骨質增生又稱骨刺,中老年人易患,好發(fā)于膝部、足跟、頸椎、腰椎等處。中醫(yī)認為,骨刺多是老年肝腎不足、氣血虛少引起筋脈失養(yǎng)或血瘀脈阻所致。
推薦一個緩解骨質增生不適的方子:取白術100克,研成細粉,每次取藥粉10克,加入黃酒適量,調成糊狀,攤在紗布上,外敷于疼痛關節(jié)處,用醫(yī)用膠布固定,3日換藥1次,3次為1個療程,連續(xù)外敷3個療程。此方適用于頸、腰關節(jié)的骨刺。
方中,白術味甘性溫,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等功效。宋代《雞峰備急方》曾記載一病例:“察見牙齒日長,減至難食,名曰髓溢病。用白術煎湯,漱服即愈”。中醫(yī)有“腎主骨”“齒為骨之余”之說,即骨、齒都與腎有關。此處所言的“髓溢病”,與骨刺同屬骨組織的病理性增生。腎屬水,脾屬土,土能克水,腎水外溢與脾土有關,是土虛不能克水使然,故用白術補土以制水。受此啟示,現在有醫(yī)生采用單味白術研末敷治或煎水熏洗骨刺,證明其對骨刺(特別是跟骨、頸椎骨刺)確有效果。現代研究顯示,白術成分有鎮(zhèn)痛、抗炎、調節(jié)免疫力等作用。黃酒能活血化瘀、溫通經絡,白術細粉用黃酒調敷或熏洗,有助藥物滲透骨質增生部位或抵達病變的肌肉、關節(jié)、骨膜,這樣就能促使局部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病變部骨膜組織的營養(yǎng),還能清除炎癥性物質。
白術煎水熏洗也有效果,可取白術30~50克,加水2升,煎煮半小時,取藥液熏洗患部,1日1次,每次熏洗15分鐘,10天1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