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內蒙古自治區(qū)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發(fā)布的消息,截至12月5日,已有4名鼠疫患者確診,兩人為肺鼠疫,兩人為腺鼠疫。近日發(fā)布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英文版)》中,對其中3名患者的感染細節(jié)進行了詳細闡述,并指出長爪沙鼠為此次鼠疫主要宿主;過去5年,內蒙古鼠疫自然疫源地動物疫情一直活躍,在2019年發(fā)生了劇烈的動物疫情流行,老鼠數(shù)量眾多。
報告稱,首例肺鼠疫患者是在自家農場挖土時,疑似吸入帶有病原體的氣溶膠而感染鼠疫,而其妻子因在旁照護被其傳染。另一名11月14日在烏蘭察布市化德縣被確診為腺鼠疫的患者,則因為給死野兔剝皮而感染。
鼠疫傳播途徑一般為兩種,即“人-人”和“鼠-蚤-鼠”。首例患者為何會因挖土而感染?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yī)院感染二科副主任汪雯解釋說,空氣中的固體小顆粒、細菌或病毒含量高時,會以氣溶膠形式漂浮著。在一定空間內,空氣流通性差的話,鼠疫桿菌就可能形成氣溶膠,漂浮在空氣中或潛入土壤中,這才導致患者感染。她表示,鼠疫自然疫源地有專門的機構負責檢測野生動物間鼠疫情況,如果發(fā)現(xiàn)動物間鼠疫發(fā)生率增加,應加強滅鼠防鼠,并通知周圍牧民、居民不要接觸野生動物,加強滅鼠滅蚤。尤其是發(fā)現(xiàn)跳蚤攜帶鼠疫桿菌,則提示感染人的可能性增加,應嚴格落實相關防護措施并做好個人宣教。
報告也建議,個人要避免與病、死動物直接接觸(如內蒙古的嚙齒類動物和兔子);穿長褲,戶外活動者應在皮膚、衣服和床上用品使用驅蟲劑;放棄處理或剝皮野生動物、不明死因的家畜,用手套搬運獵捕而殺死的動物;接觸風險高時應預防性使用抗生素;讓自然疫源地的寵物貓狗遠離跳蚤,不允許其隨處亂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