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新高在吹笛子。
在慈溪觀海衛(wèi),有一位寧波、慈溪兩級非遺“三北古樂”傳承人,他叫韓新高,今年85歲,13歲拜師學(xué)藝,7年苦學(xué),精通有600多年歷史的古樂演奏“四竹四弦”8種樂器中的7種。
“三北古樂”已有600多年歷史
“三北古樂”因最初流行于慈溪、鎮(zhèn)海、余姚的三縣北部一帶而得名。在明朝洪武年間進(jìn)入觀海衛(wèi),歷代相傳至今已600多年。演奏樂器主要由笙、簫、笛、管、阮琴、四胡、三弦、碗琴8件民族樂器組成,俗稱“四竹四弦”。
古樂分為三大類,包括古船曲、車子燈、十番大調(diào)。古船曲有《桃柳爭春》《將軍令》《三弄》《快樂》等10多首曲調(diào);車子燈專用曲有《門倚欄桿》《寄生草》《炮打》《離京》《漁兒調(diào)》等上百首曲子,它是明清民國時期三北傳統(tǒng)音樂代表作;十番大調(diào)是觀海衛(wèi)城隍廟廟會不可缺少的一大行當(dāng)。
1937年出生的韓新高從小喜歡音樂,13歲就跟著老師學(xué)會了二胡。那時,他白天上學(xué),晚上就跟著戲班子到處演出。在一次演出中,個子小小的他被“三北古樂名師”施良坤先生相中,成為其關(guān)門弟子。
而后的幾年里,韓老從看譜、背譜學(xué)起,一本編纂于1927年的藍(lán)布封面工尺譜進(jìn)入了他的生活?!耙郧暗乃嚾伺聞e人偷師,曲詞全是口口相傳。那時,師傅傾囊相授,將幾十首古曲一首首教給我。我就將這些曲子的節(jié)奏、強(qiáng)弱、長短全部牢牢地記了下來?!表n老說,“你別看這幾排工、尺、凡、六、五、乙等字符,看起來簡簡單單,但只有聲調(diào),沒有節(jié)奏、強(qiáng)弱、長短的標(biāo)識,沒學(xué)過的,根本看不懂?!?/p>
學(xué)藝7年,韓老學(xué)會了除笙之外的其余7種樂器。之所以不會用笙演奏,是因為師傅當(dāng)時用的笙難以修復(fù),沒法教他了。
退休后組建承古軒古樂隊
為了了卻師傅“不能讓古樂失傳”的心愿,1997年,韓老退休后,用一年時間,走遍觀海衛(wèi)全鎮(zhèn),和兩位師兄弟及10位志同道合的老人一起,組建了承古軒三北古樂隊。軒是以前三北古樂隊的一種雅稱,“承古軒”的意思是繼承清朝、民國時期觀海衛(wèi)“月桂軒”“蔭逸軒”“月蔭軒”三代人十番隊的香火。
經(jīng)過20多年的發(fā)展,承古軒已擁有16名隊員,“三北古樂”也入選了寧波、慈溪兩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除了受疫情影響不能聚到一起,平時每周五樂隊成員都會在一起進(jìn)行2小時左右的排練。
為了讓隊員們能更好地演奏,韓老還將83首“三北古樂”由工尺古譜翻譯成了現(xiàn)代簡譜,成為有史以來將“三北古樂”譯成簡譜的第一人,為古譜不失傳做出了巨大貢獻(xiàn)。
雖然“三北古樂”已重新綻放光芒,但承古軒的老樂師們還有一樁心事未了,那就是樂隊許多成員年事已高,急需更多青春力量加入。“我們樂隊成員平均年齡66歲,80歲以上有3位。雖然這幾年有幾位年輕人加入,但我們希望有更多年輕人來接班承古軒,讓‘三北古樂’找到更多知音,一直傳承下去。”韓老說。
寧波晚報記者 吳震寧 通訊員 岑唯一 沈波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