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松廬講述家門口的變化。
(資料圖)
“當時我就在埠頭那邊隨口說了一句,沒想到真的來修了。我一個87歲的老頭子,講話還是有用處的嘛!”8月15日上午,家住北侖大碶周隘陳村的俞松廬特地來到村委會,向村黨總支書記陳原益表示感謝。原來,俞松廬家門口的一條小路剛剛完成修復平整,坑坑洼洼導致雨天積水的問題不復存在,“我現在閉著眼睛都能走了”。
這段時間,俞松廬逢人就夸。村委會聽民意、辦實事之舉,令他很是欣慰,而問題從提出到反饋再到解決的背后,體現的是“村民說事”機制迭代升級后發(fā)揮的更有效的作用。
說事、聽事、辦事,實現線上線下雙循環(huán)
周隘陳村是一個典型的城中村,因基礎設施底子薄、人口倒掛不易管,曾是當地出了名的“落后村”,這幾年以“村民說事”為載體,通過探索“小微權力清單”“對賬理事”“小區(qū)化管理”等善治手段,村容村貌大有改變,“顏值”提升的同時,村民的“幸福值”更是逐年攀升。
今年年初,在街道牽頭推動下,“村民說事”升級為“網格說事”,探索建立起來的“1234網格說事”工作法(一鍵受理、雙線流轉、三級處置、四方評議),讓村里逐步摸索出一套更科學的治理模式。
記者了解到,周隘陳村的網格細分為“3+10”,即3個網格、10個微網格?!熬W格說事”,是在“村民說事”的基礎上充實內涵和方式方法,尋找能覆蓋村民和外來人口民主參與基層治理的破題思路。
線下,村里整合并擴充了原有的說事資源和陣地,陸續(xù)建立并完善了“書屋說事”“涼亭說事”“埠頭說事”三個說事場所,并設立網格“聽事員”,面向村民尤其是老年群體,進一步提高“說事”“聽事”的頻率。據悉,俞松廬便是在“埠頭說事”場所反映了家門口小路的問題。
線上,村里開發(fā)的數字治理應用系統——“周隘陳·紅領幫”,已增設“網格說事”模塊,居住在村里的年輕人可實現在線反映問題。
“說事”的渠道擴寬了,辦事的方法也更閉環(huán)。從反映問題到解決問題,俞松廬家門口小路平整,前后只用了兩個月時間,這是因為“網格說事”背后線上線下流轉機制的循環(huán)和完善。
據悉,村里將“網格說事”反饋上來的問題,按照村級事務定性為村民個人事項、涉村集體事項兩大類,并以綠、黃、紅三色標注“普通、重要、緊急”三級事務,以處置主體和閉環(huán)結果為導向,分級分類進行流轉,建立“上報—流轉—辦結—評價”全過程閉環(huán)體系。民生小事在村內直接化解,重大緊急的事項則通過“一格兩群”“E寧波”系統流轉至職能部門處置,實現常用事項和民生事項全域通辦。
村里的說事陣地。
村里還建立配套的激勵、養(yǎng)成機制
為激發(fā)村民和外來人口參與治理的積極性,提高網格“聽事員”聽事和辦事的能力,村里還建立了配套的激勵機制和養(yǎng)成機制。
比如,設立村民說事評議榜,參與評價的村民可憑積分兌換日用品獎勵,對提出建設性意見的村民授予“網格治村達人”榮譽;將“網格說事”制度編入村規(guī)民約,結合年終“雙述雙評”工作,選取5名村民代表對“網格說事”全年開展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倒逼村干部改進工作作風;探索“微網格+積分制”管理模式,微網格長在走訪巡查中每提交1件有效事件,得1分,視情可加倍計分,年底參評“年度微網格之星”;開設“網格治理學堂”,邀請治村名師、普法工作者等專業(yè)力量為網格員、村民小組長、黨員代表等網格“聽事員”賦能……
匯聚民意,回應民生,繼而凝聚民心,提高治村內生動力。在周隘陳村黨總支書記陳原益看來,“網格說事”是一種全新的探索,也是一次有益的嘗試。而這樣的探索還在持續(xù)推進中,目前,大碶街道“治理透明事”村務直播工作向下延伸,正在該村試點打造“河畔·共話”直播間,將說事場所對外拓展,打通離鄉(xiāng)人共謀共商的渠道,點燃鄉(xiāng)賢等在內的原村民參事議事的熱情。
寧波晚報記者陳燁 通訊員喻昉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