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陰沉沉的,大雪紛紛揚揚。
看著妻子擔憂的目光和欲言又止的神態(tài),劉克友邊穿外套邊安慰她:“放心,我慢點兒開,還拉著乘客呢,肯定安全第一。”
劉克友,首汽商務車分公司第十四車隊駕駛員。從業(yè)近20年,劉克友有個習慣——越是天氣不好,越要堅持出車,“本來天兒不好的時候車就少,要是趕上誰家有事兒要出門還一直打不著車,多著急啊。”
記得去年冬天,有一次,也是下大雪,妻子本想勸劉克友別出車了,可劉克友還是收拾好給車內(nèi)消毒的物品準備出門。臨出門前,劉克友習慣性地登錄了接單運營系統(tǒng),剛一上線,幾乎“秒進”一單。更讓劉克友驚訝的是,等撥通下單乘客的電話,還沒等自己問候,就聽見那頭乘客焦急又略帶驚喜的聲音:“謝謝您啊師傅,兩個多小時了,您是唯一一個接我單的司機!”聽見這話,劉克友趕忙說:“今兒個雪大,路不好走,我盡量快一點去接您,您找個避風的地方等車,別凍著。”
“那天的雪真大,雖然有環(huán)衛(wèi)工人掃,可是路面上雪還是挺厚的,稍微點下剎車都打滑。”劉克友記得,當他小心翼翼把車開到指定地點時,遠遠地就看見乘客已經(jīng)打著傘站在路邊,傘下還有一位坐輪椅的老人。劉克友趕忙幫著乘客把老人安頓進車里坐好,收好輪椅,緩緩起步,向目的地駛去。
原來,這位乘客是要帶父親去醫(yī)院做透析,可那天早上要出門時,怎么也打不著車,特別著急,直到劉克友接單。臨下車時,乘客拿出兩只N95口罩遞給劉克友,“師傅,這兩個口罩送給您,特殊時期,您也一定要保護好自己。”那時正是新冠疫情暴發(fā)初期,N95口罩是有錢也買不到的,劉克友婉言謝絕了,可乘客很堅持,“我這本來也是給司機師傅準備的,您拿著吧!”
最后,拗不過乘客,劉克友收下了,他心里特別感動,“急乘客之所急,這應該是我們的本職工作,卻能得到乘客的肯定和感謝,這比什么都強!”
急乘客之所急,這個樸素的道理,支撐著劉克友時時刻刻把乘客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記得剛開上出租車時,有一次在大山子環(huán)島,劉克友遇到一位抱著孩子的女士哭著求助:“師傅,您救救我孩子!”劉克友看著病重的孩子,忙讓母子倆上車。這一路,走應急車道,闖了紅燈,“飛車”把孩子送到了首都兒研所。孩子得救后,醫(yī)生曾對孩子的母親說過,“要是再晚一會兒,真就危險了。”
事后,孩子的母親來到車隊,為劉克友送來一面錦旗還有一個紅包。劉克友多次謝絕紅包,但孩子的母親堅持要他收下。最后,劉克友把這筆錢捐給了一個家庭貧困的小姑娘。當時,有新聞媒體報道了這件事,劉克友也因此被評上了“的士之星”。對劉克友來說,這不僅是一種肯定,更是一種鞭策,一種監(jiān)督,“提醒我時刻把服務好乘客放在第一位。”
去年年初突發(fā)新冠疫情,很多出租車司機都不敢出車了。劉克友心里也打鼓,可又一想,“大家都害怕,都躲著,誰去抗擊疫情?那些白衣天使,他們也能躲嗎?我是個黨員,這個時候更應該站出來!”安頓好家人,劉克友戴上口罩、手套、消毒用品就出發(fā)了。每次出車前,他會對車內(nèi)進行一次系統(tǒng)的消毒;每運營一次,他會再對車內(nèi)消一遍毒;乘客坐上車后,他也會和乘客提示做好防護的重要性。
當時,有一位孕婦乘坐劉克友的車去醫(yī)院檢查,半路上,劉克友特意把車速放慢了一些。過了一會兒,乘客開玩笑地問道:“您這車開這么慢,是不是能多掙點兒車費啊。”劉克友一聽也樂了,“哪兒能啊,我是怕車開得太快,碰上個急剎車影響您和孩子。”到達目的地后,這位乘客特意要走了劉克友的電話。從那之后,每次產(chǎn)檢,直到孩子出生后的檢查、看病,這位乘客都要指定約單劉克友的車。
有一次,劉克友忍不住問乘客:“您為什么每次都約我的車呢?”對方笑笑回答,“就沖頭一次坐您車的時候,您為乘客著想,坐您車,我放心!”
坐您車,我放心!簡簡單單六個字,卻讓劉克友觸動很深。“為乘客著想、服務好乘客,這是我們作為出租車司機的本分,但乘客給了這么高的贊賞,我特別自豪,這不光是對我,對我們首汽司機,對我們整個北京出租車行業(yè)也是一種肯定!”
“的士之星”、首都文明服務明星、首都(的士)英雄、首都(五一)勞動獎章、北京市勞動模范……從業(yè)近20年,劉克友收獲了不少榮譽,可對他來說,最重要的,還是來自乘客的評價,“金杯銀杯不如乘客的口碑!安安全全為乘客把好方向盤,一心一意為社會做貢獻。只要心里的路是直的,往前開,準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