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網訊 北京鴨是北京地理標志農產品,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北京鴨的歷史文化,近日,首個北京鴨歷史文化館落戶順義區(qū)前魯鴨場。
走進文化館,仿佛穿越至漢朝,腳踩在石刻磚上,紅色的斗拱、黑色的浮雕、銅熏爐、九蓮燈、漢代郡縣場景,農耕場面,北京鴨養(yǎng)殖場景……一一呈現眼前。聲、光、電等高科技設備的運用,更是還原了鐘樓、太守府、農耕學堂、農耕園、稻田等場景,再現了當年漁陽郡守張堪文治武功的一生和當年鴨稻共生的歷史。
北京鴨歷史文化館所在地前魯鴨場,位于順義區(qū)前魯各莊村。曾經北京烤鴨市場80%的白條鴨都產自于此,當時更有著“京城烤鴨出前魯”的說法。隨著企業(yè)的轉型升級,2012年前魯鴨廠停產,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北京鴨,了解前魯各莊村的農耕文化,鴨場閑置的廠房變身成了文化館,總占地面積2150平方米。
(資料圖)
前魯村地處順義東北部,潮白河西畔,箭桿河穿村而過,是北方最早種植水稻的地方,也是北京鴨的發(fā)源地。舊時這里“清泉自溢、綠水漫流”,是京郊有名的魚米之鄉(xiāng),堪稱“北方水稻種植第一村”。
據《后漢書》記載,東漢時期,北小營地區(qū)屬漁陽郡狐奴縣,光武帝劉秀將張堪從蜀地調至漁陽郡任軍政太守。當時的漁陽郡農業(yè)十分落后,張堪結合狐奴縣的地理特點,將南方水稻種植經驗傳授給當地百姓,種植水稻8000余頃,開創(chuàng)了我國北方種植水稻的先河。同時在這還養(yǎng)殖了大量的鴨子,鴨稻共生。相關史料記載,鴨稻共生是一種種養(yǎng)相結合的生態(tài)模式。鴨子為水稻除蟲、除草,用鴨糞施肥,稻田為鴨子提供食物和生活、棲息的場所。兩者相得益彰,營造了動植物之間的和諧共生。
北京鴨作為中國土著、北京特產,有著悠久的歷史。關于北京鴨的起源有兩種說法,其一是明朝1472年前后,來自江蘇金陵一帶的“白色湖鴨”,其二是來自北京東郊的“小白眼鴨”,分別對應運河流域和潮白河流域,皆為北京東郊水系。箭桿河屬潮白河支流,養(yǎng)鴨歷史悠久。
2017年9月,農業(yè)農村部批準對“北京鴨”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2019年11月15日,北京鴨入選中國農業(yè)品牌目錄。2019年12月17日,“北京鴨”入選2019年第四批全國名特優(yōu)新農產品名錄。北京鴨是北京市首個認定的畜禽地理標志農產品,也是全國首個以省域名稱命名的地理標志農產品,2020年被列入中歐地理標志互認清單,2022年北京市啟動對北京鴨實施地理標志保護工程。
不過,要說到北京鴨的得名,那還是源自海外。19世紀末,原生北京的小白眼鴨被帶至歐美,引起了當地市場的轟動。人們忽見外觀美麗、肉質細嫩的北京鴨,頓感眼界大開。在口口相傳的一片贊美聲中,來自東方古國的美味因產地而得名,從此“北京鴨”開始名揚世界,逐漸傳遍了世界五大洲,征服了世界各地的食客。
如今,世界各地肉鴨種類繁多,比如英國的櫻桃谷鴨、美國的楓葉鴨等,都是利用北京鴨培育而成。因此,北京鴨被公認為當今世界最優(yōu)質的肉食鴨種。
正宗的北京烤鴨,一定是用地地道道的北京鴨烤制而成。北京鴨肉質鮮嫩、皮脂豐厚,經過烤制后,肥而不膩、入口即化、香氣撲鼻,口感遠遠超過其他各種烤鴨。全聚德、大董、四季民福等北京知名烤鴨店,原料選用的都是正宗的北京鴨。
如今,北京市每年向市場供應115萬只地理標志北京鴨,北京鴨地理標志生產地域保護范圍覆蓋北京8區(qū)46個鎮(zhèn)與街道,近幾年累計帶動京津冀地區(qū)養(yǎng)殖農戶1800余戶。 飄香百年的北京味道是濃濃的京韻,也是一代代人智慧的結晶,這樣的北京烤鴨,北京鴨,您愛了嗎?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