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牛頓是人類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墒聦嵣?,牛頓終其一生把更多精力花在了煉金學上,卻并未將煉金學發(fā)展為近代化學。近代化學是如何誕生的?8月26日,在“近代化學之父”拉瓦錫誕辰280周年之際,中科院趙東元院士做客《高山科學經典》抖音直播間,通過向網友導讀拉瓦錫的《化學基礎論》一書,介紹了拉瓦錫的化學成就、生平,梳理了化學這門學科的發(fā)展脈絡。
趙東元是我國頂尖的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作為功能介孔材料領域的國際頂尖科學家,他堅持“課比天大”的理念,培養(yǎng)了65位博士生和23位出站博士后,其中許多人已經成為了學科領軍人才。他被湯森路透列為全球化學、材料兩個領域的高被引科學家。
導讀中,趙東元介紹,拉瓦錫1743年8月26日出生于法國巴黎,家境優(yōu)渥。18歲時他進入巴黎大學法學院學習,過程中對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研究了生石膏與熟石膏之間的轉變,以及發(fā)現(xiàn)水并非一種元素,拉瓦錫25歲就成為法蘭西科學院的院士。1773年拉瓦錫發(fā)現(xiàn)并命名了氧氣,次年又發(fā)表了質量守恒定律,這些都產能為拉瓦錫重要的科學成就。
1789年,拉瓦錫的這部《化學基礎論》出版,全名為《以一種新的系統(tǒng)秩序容納了一切現(xiàn)代發(fā)現(xiàn)的化學基礎論》。趙東元介紹,這是是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化學教科書。拉瓦錫在這部書中成功地將很多實驗結果通過自己的氧化理論進行了圓滿的解釋,很快產生了巨大的轟動效應,被列入化學史上劃時代的作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