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開”后,如何應對奧密克戎的第一波大規(guī)模沖擊,是當前最為緊要的事情。具體到落實中就是:其一、要盡快建立并跑通更高效的“醫(yī)聯(lián)體”;其二、要迅速扭轉人們對奧密克戎的認識。
就“其一”來講,想必各地已經在著手準備了,包括在之前其實就已經有“醫(yī)聯(lián)體”的概念,只不過在“防控”大于“診治”期間,“醫(yī)聯(lián)體”的作用沒有被著重體現(xiàn)。
(資料圖)
但是接下來就不一樣了,在面對重癥和危重癥的轉運及治療上,“醫(yī)聯(lián)體”能否盡快建立并高效跑通,是決定各地能否頂住奧密克戎的第一波大規(guī)模沖擊的關鍵所在。
至于“其二”而言,在“新十條”出臺后,各路專家基于自己的專業(yè)不斷在淡化病毒的毒力。有從病毒學角度解釋的,有從免疫學角度說明的,然而因為“反轉”的有些快,導致很多人將信將疑。
不過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不少演員、富豪、名人、網(wǎng)紅也沒閑著,接連不斷地站出來分享“新冠康復日記”。按理說,這些名流們現(xiàn)身說法,也算是對專家們抽象科普的必要補充,可吊詭的是,很多人非但不領情,還甩出“有錢人的經驗都不是經驗”的論調,當然還有更過分的,其中主要的邏輯是“名流們的醫(yī)療條件更優(yōu)越,所以參考性不大”。
一定程度上,單拿“名流們的醫(yī)療條件更優(yōu)越,所以參考性不大”這個邏輯來看,好像確實有點道理,起碼不對應具體的情況,基于模糊性,邏輯是成立的。但是我們細究名流們所分享的“新冠康復日記”會發(fā)現(xiàn),他(她)們只是基于無差別的條件進行講述,比如大量喝白開水、多休息,還有特別的偏方。
雖然不見得符合所有人的情況,但是基于分享者的年齡、性別、狀態(tài),還是很容易推及自身的。甚至從情感的共通性上講,比起專家們抽象的解釋和說明,名流們的生活式講述更容易被人們接受。
由此再去審視“有錢人的經驗都不是經驗”,顯然屬于偏見了。甚至嚴格來講,都有種葡萄酸的味道,也就是關鍵不是經驗的問題,而是持有經驗的人因為有錢導致通識經驗也被不公對待。
當然在面對任何一個時代,面對任何一個事件,大眾情感都難免摻雜無腦偏見。即便通常都是正義的形式、高尚的口號,但是在一年之間,五年之間,十年之間,五十年之間,人們便會開始問,“他(她)們怎能說那種話”。因為終究要顯現(xiàn)的真相也終究會把無腦偏見“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掰扯這個問題,并非說我們在一個重要節(jié)點上不能發(fā)表異見,而是在表達異見時,不能為異而異,而是要基于常識和善意去理解別人為何那樣說,唯有如此,我們才能不斷超越天性的灰暗,從自身行為中找到共通的部分。
正如小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所言:“成為文明人的標記是,懷疑自己心存的首要原則。固執(zhí)者的思想如同眼睛的瞳孔,你放進越多的光,它就縮得越小?!?/p>
由此說回“有錢人的經驗都不是經驗”的論調,也就能理解,為何名流們分享的是經驗,但很多人卻只看到名流的富,并且把對富的偏見,還上升到對經驗的質疑。
就此而言,不得不說,最要命的不是奧密克戎,而是很多人已經偏狹到無藥可救。要知道,只有把“你們該死,我們得救”的語境扭轉為“大家得救了”,所謂的“放開”才能回到真正的“放開”,而要走到這一步,如何認識病毒和疫情是一回事,如何理解周遭的他(她)者又是另一回事。
當然就名流們分享“新冠康復日記”被罵的事情來講,有人也道出部分真相,也就是名流們不管說什么,都可能招來謾罵,主要的問題在于,經濟下行和經濟放緩的背景下,在“錢不好掙了”的現(xiàn)實下,歇斯底里的情緒便會肆意泛濫。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