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10個外甥扎堆拜年舅舅挨個掃碼”的視頻在網上引發(fā)戲謔。雖然風評趨向是“這下私房錢不保了”,但是直接觀感里的“去儀式化”卻也是很明顯的。我們很清楚,就當下而言,外甥給舅舅拜年,就算“磕頭”儀式不再那么被講究,但是“現(xiàn)金裝紅包”好像還是比較主流的方式。
(資料圖片)
之所以這樣強調,并非認為“打開收款碼去拜年”的行為就完全丟掉了壓歲錢的傳統(tǒng),而是伴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不僅拜年的形式在變化,就連拜年的意味也在發(fā)生變化。要知道,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晚輩給長輩拜年,就算壓歲錢是物質性的,但是形式上和精神上,卻比較嚴肅和形而上。
起碼就晚輩來講,就算內心只想趕緊拿到壓歲錢,但是行為上卻也必須表現(xiàn)出收斂和莊重,也就是說在壓歲錢的互動中,長輩和晚輩的界限是分明的,而且長輩地給予和晚輩地接收也是清晰的。
可回到“10個外甥扎堆拜年舅舅挨個掃碼”的圖景里,形式已經被簡化到極致,不僅“磕頭”被娛樂化了,就連“給壓歲錢”也變成了“要壓歲錢”。強調這些,并不是想基于形式被簡化到極致去批評什么。
而是想說,壓歲錢互動正從“長幼關系”的“重輩分”走向“至親關系”的“重互動”。因為從根本上講,外甥敢于直接跟舅舅“要壓歲錢”,本身也反映出“大家庭”關系的親密性,而非只是一場簡單的“壓歲錢互動”。
甚至更普遍地講,“壓歲錢互動”在“長幼關系”之外,還包含著長輩與長輩之間的暗合互動。尤其對于都有兒孫的晚輩,往往很看重這種“壓歲錢互動”。說到底,壓歲錢除了直接的意義,還蘊含著世俗交往的作用。
具體的體現(xiàn),一方面在于“壓歲錢互動”的慣例性;另一方面在于“壓歲錢的數(shù)目”,并且在具體運轉時也是符合差序性的。也就是費孝通強調的差序格局概念,它表示中國人在交往時以己為中心,逐漸向外推移,以表明自己和他(她)人的遠近關系。
當然這里強調的是“壓歲錢互動”之于世俗的意義,而對于晚輩來講,未必都清楚其中的人情交織。因此對于“打開收款碼去拜年”的行為來講,輿論層面所言的這屆外甥“嚇”到舅,更偏重調侃,而非外甥們真的就是為了要錢、舅舅真的被“嚇”到了。
實際上,從視頻的拍攝視角及視頻的傳播風向就能看出來,家人在記錄下這一幕時,內心應該是歡樂的。因為看到“外甥跟舅舅要壓歲錢的樣子”,家人視角下,更多會往親近上理解,而非外人視角下的“缺乏儀式感”。
就此而言,對于“10個外甥扎堆拜年舅舅挨個掃碼”這一幕,必須從家人視角和外人視角兩個層面去綜合的理解,才可能走向積極的解釋,否則很容易被部分守舊的人理解為“沒大沒小”、“不合禮法”、“丟失傳統(tǒng)”等等。
毫無疑問,中國人關于壓歲錢的價值理念和儀式風俗正在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雖然它只是過年的一部分,但是也反映出了人們對過年儀式感的重新定義。起碼就紅包轉移方式來講,確實已經在改變了。
這個很像近幾年隨禮金從“必須現(xiàn)金”到“可以掃碼”的變遷??赡軇傞_始人們覺得有些別扭、有些不夠莊重,但是伴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適應,就意味著真正改變了。畢竟人們最終會發(fā)現(xiàn),“10個外甥扎堆拜年舅舅挨個掃碼”不見得真就不如“10個外甥扎堆拜年舅舅挨個發(fā)紅包”體現(xiàn)出的關系好。
這也再次說明,越來越多的人,更在于真正的互動,而非在于結構性的禮法實踐。當然這也只是個開頭,可能全面的轉變還需要很長時間。不過依然要清楚,壓歲錢互動之于人際關系的內核“交換”短期內是不會被動搖的,也就是世俗性之于壓歲錢的作用終歸是難以改變的。因為中國諺語的“人情人情,在人情愿”早已道出了世俗性的真相。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