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條登頂全國人熱搜榜首的最新消息:央視評年輕人為何越來越反感專家?
(相關資料圖)
從后面的數據可以看到,這條熱搜的熱度達到了360萬,是第二名的兩倍以上。
可見這條熱搜的熱度有多么高。
在央視的這篇評論文章里面,對當下的各種專家提出了猛烈的抨擊,認為是依靠嘩眾取寵來達到流量變現和影響力變現的目的。
但是這條熱搜同樣引發(fā)了網友們的激烈爭論。
許多網友都指出了問題的本質:年輕人反感專家的實質,是一些毫無責任感的媒體到處扒出專家的離譜言論進行炒作,同樣也為自己的流量和影響力進行變現。
“個別媒體和個別專家在流量變現方面可以說是沆瀣一氣?!?/p>
一、央視首度提到“法定結婚年齡降至18歲”爭論,向一些偽專家開火
2月9日早上,央視在官方社交賬號刊發(fā)了一篇評論文章《年輕人越來越反感專家,問題出在哪兒?》
在文章里面首次提到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專家獻策法定婚齡降至18歲”。
這篇評論文章的閱讀量很快接近10萬+,2000多人點贊。
隨后,“央視評年輕人為何反感專家”更是直接沖上了熱搜。
幾個小時之內,閱讀量竟然接近2億,2萬多名網友涌入熱搜里面進行討論。
二、央視總結專家遭人反感三大“罪狀”:炒作變現是根源
在評論里面,央視總結了如今專家被年輕人討厭的三大“罪狀”。
首先是偽專家太多。
央視批評現在的專家隊伍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專家群體本身構成復雜,充斥著許多草根“偽專家”、“三無”研究機構“專家”,在網上冒充權威之聲。
其次,許多專家高高在上,討論問題脫離實際。
在央視看來,如今很多引發(fā)爭論的專家根本沒做過調查研究,卻動輒發(fā)表各種離譜看法。
許多專家根本不愿意低下身段,針對評論的問題做調查研究,卻“跨界”對自己專業(yè)領域外的現象大肆評議,最終鬧出了笑話,被年輕人嘲笑。
最后,個別專家發(fā)表離譜言論的目的就是“變現”——流量變現和影響力變現。
“許多專家發(fā)表評論的目的不是為了幫助和推動解決問題,而是為了擴大自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最終實現自己的流量變現和“影響力變現”?!?/p>
在評論結尾,央視奉勸這些頻頻冒出“雷人言論”的專家少一些嘩眾取寵,多一些人文關懷。
三、網友爭論:本質是不是媒體炒作變現——到處扒專家雷人言論大肆宣揚
在熱搜里面,許多網友都對央視這篇評論文章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一些網友認為:現在年輕人越來越反感專家的根子還真不在專家,而是在于個別媒體:熱衷到處去扒專家的離譜言論,然后在社交平臺上大肆宣傳,最終引爆輿論。
在評論區(qū),一名遼寧網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真正的問題難道不是在某些媒體身上嗎?不遺余力地去找一堆水平低下又想博取眼球的阿貓阿狗,冠上“專家”的頭銜在媒體上發(fā)表各種雷人觀點,還美其名曰為國獻策。
這條留言獲得了5萬多人點贊,1000多人回復,很快登上了熱評第一。
山東網友發(fā)出下面這些圖片:2022年最雷人的專家言論合集,全都是媒體炒作出來的。
許多網友都刷屏表示:現在的媒體才是真正在推波助瀾的根源。
廣西網友:有沒有一種可能,現在年輕人反感的是媒體到處宣揚專家言論?
廣東網友:說實話,你們媒體也是推波助瀾的一方。
重慶網友:專家惡心,媒體失責。
四、網友分析“18歲法定婚齡”爭論過程:媒體把本來毫無影響力的專家言論大肆炒作
一名上海網友還分析了“18歲法定婚齡”爭論的傳播過程:最初發(fā)表“結婚年齡降至18歲”的那個所謂的首席專家,發(fā)布文章后很長一段時間里轉發(fā)評論還不到100人,影響微乎其微。結果媒體拿過去一陣炒作,還弄上熱搜,最后搞得全網一片罵聲。
這名網友質問:“這不是媒體故意在炒作流量嗎?”
這條評論最后獲得了200多人點贊支持。
有網友還發(fā)出那名任姓專家的社交賬號截圖:自從發(fā)表了“法定婚齡降至18歲”的雷人言論并被媒體炒作后,如今都成超級大V,在社交排行榜上數據飆升,流量是賺翻了。
另一名西藏網友表達了相同的看法:垃圾專家的垃圾言論天天都有,但是有些媒體卻把這些垃圾從垃圾堆扒出來,堆在桌子上惡心我們。難道媒體不應該對這種現象負責嗎?
同樣有100多人點贊了這名網友的留言,成為了熱門評論。
浙江網友在評論區(qū)里面留下了這樣一句話,結果獲得5000多人點贊支持。
“年輕人面臨的現狀:你以為的專家——錢學森、于敏,媒體宣傳的專家——XX基金經理,XX房產老總?!?/p>
對于這個事情,你的評價是怎樣的?
歡迎在下方留言區(qū)表達你的觀點與看法。
關鍵詞: 中國中央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