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山河無恙》海報。
應對各種流行病,我國都曾做出過哪些努力取得過什么樣的經驗?紀錄片《山河無恙——影響中國的疫情檔案》將于明天起在紀實人文頻道播出,帶觀眾探尋我國防疫的歷程?!渡胶訜o恙》紀錄片共分五集,每周更新一集,從重大公共衛(wèi)生防疫事件入手,通過權威專家解讀、親歷者傾情講述,結合國內外一手歷史資料,梳理百年中國防疫史。
《山河無恙》由優(yōu)酷和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聯合出品,策劃從今年大年初三開始。為了拍好這部紀錄片,復旦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上海市疾控中心、公共衛(wèi)生臨床中心等單位都給予紀錄片很大支持,協助團隊聯系專家和親歷者。節(jié)目制作期間,正逢檔案館、圖書館閉館,很多資料都無法查閱。為此,上海音像資料館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幫助主創(chuàng)團隊進行“線上搜集”,補齊素材。
紀錄片中將呈現出一批首次在國內媒體公開的珍貴資料。記者獲悉,在第一集講述1988年上海甲肝的內容中,團隊便采訪到了上海公衛(wèi)中心(原上海市傳染病醫(yī)院)老院長巫善明以及《文匯報》老記者鄭重,其他幾集的采訪嘉賓中也有不少觀眾熟悉的親歷者和講述人。
“溫故知新,每次應對危機,都在促進公共衛(wèi)生系統(tǒng)不斷進化完善;永遠在歷史現場,也是我們做歷史紀錄片的職責和初心。”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副主任朱宏說。主創(chuàng)團隊介紹,《山河無恙》通過講述重大疫情以及面臨疫情時所實行的重要舉措,展現公共衛(wèi)生系統(tǒng)逐步建立、完善的過程,也是一代代防疫醫(yī)務工作者奉獻精神的真實寫照。
事實上,人類的發(fā)展史也是和傳染病不斷斗爭的歷史。戰(zhàn)“疫”過程中孕育著公共衛(wèi)生系統(tǒng)的自省和進化。比如,防疫中必不可少的口罩,誕生在百年前的我國東北。面對疫情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如何做到有效控制,很多做法也都基于歷次防疫戰(zhàn)中積累的經驗。
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主任李逸介紹,《山河無恙》這部作品不僅將目光聚焦于新冠肺炎疫情,還將視野轉向更廣闊的歷史長河中,最遠從100多年前的東北開始,展現面對疫情時,我國人民的應對措施和團結一心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