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春節(jié)習俗”“看年畫展”“體驗兔燈制作”……春節(jié)前后,年味濃濃,全國各地博物館推出了豐富多彩的年節(jié)活動,希望帶領觀眾開啟一段難忘的“歡樂中國年”之旅,讓大家獲得別樣的文化體驗。
過大年,為何要到博物館去
“孩子上幼兒園以后,我們幾乎每年春節(jié)都去博物館看展覽,參與互動體驗活動,這成了我們一家過節(jié)的一種儀式”“春節(jié)期間,戶外太冷了,博物館里既溫暖又有傳統文化可以看”“現在博物館里的活動太豐富了,每年都會有點兒新收獲”……
【資料圖】
兔年春節(jié)前后,記者就“為何到博物館過大年”這個問題進行采訪時,大家共同的感受是這些年博物館的年節(jié)策展越來越好了,服務越來越到位了,體驗越來越豐富了。
在北京工作的姚女士2022年春節(jié)就特意選擇到中國國家博物館觀看了“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她對館內高高掛起的紅燈籠、不斷綻放的虛擬煙花、墻面投影的“虎年大吉”文字,以及虎枕、虎符、布老虎等“虎”元素展品至今仍印象深刻?!拔疫€在多媒體互動體驗區(qū)體驗了一把剪紙的樂趣。”姚女士告訴記者,如果今年春節(jié)還有時間,她一定要再去體驗一次博物館里過大年,“期待參與更多特色活動,感受不一樣的年味兒。”
對于“博物館里過大年”為何會成為老百姓歡度新春的重要選擇,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相關負責人曾給出這樣的答案:這既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節(jié)日休閑理念和方式的轉變,也體現出博物館日益走入百姓日常生活、成為公眾文化生活必需品的新常態(tài)?!安┪镳^火熱的背后,既體現了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精神文化產品的需求日益旺盛,也得益于博物館展覽教育水平和管理服務意識的不斷提升?!边@位負責人說。
中國地理學會旅游地理專業(yè)委員會委員、貴州師范大學地理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副教授李瑞認為,近年來,國內城市旅游市場呈現出以本地游為代表的近距離、短時間、高頻次的“微旅游”發(fā)展趨勢,在節(jié)日或假期進行短期休閑度假成為城市居民的主要選擇,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走進城市各類博物館,博物館成為城市微度假的重要場所之一。“博物館里過大年”已經成為一種“新年俗”和“新風尚”。
連續(xù)幾年積極策劃“博物館里過大年”活動的福建省泉州市博物館館長黃明珍告訴記者:“現在的博物館從早期簡單的文物和圖文展板的展覽形式,發(fā)展到文物、展板場景、多媒體互動、聲光電等高新科技的多元融合,博物館不再是過去的‘高冷范兒’,博物館人施展十八般武藝,根據不同的歲時節(jié)慶、不同的文物特點,將博物館打造成為人們可親、可愛、可看、可玩,既能動手實踐又可漲知識的終身學習場所,為觀眾了解一個城市的前世今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平臺和極佳的人文體驗?!?/p>
“ ‘博物館里過大年’已是當下很多文化愛好者春節(jié)期間的必選活動。這一方面說明走進博物館,體味博物館文化逐漸成為很多人的習慣,另一方面也說明作為文化殿堂的博物館主動承擔文化傳播職責的意識增強了。” 中國古遺址協會石窟寺專委會理事、青州市博物館研究館員王瑞霞認為,“要讓這種好的現象持續(xù)下去,成為更多人春節(jié)期間的一種選擇。這也給博物館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每年有創(chuàng)意又要有年味,做起來并不容易?!?/p>
慶兔年,博物館獻上大餐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兔子的寓意十分吉祥,被視為太平盛世將臨的吉兆,代表月亮、光明和重生。兔年也被認為是“吉慶之年”。為給廣大市民游客奉上豐盛的“精神大餐”,各大博物館緊鑼密鼓做起了“兔”文章,線上線下設置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大家邊游邊感,歡喜過大年。
首都博物館的春節(jié)系列活動從小年夜這天就正式開啟了。他們通過官方快手平臺設計了一場“雅趣迎春——說說過年的那些事線上直播活動”,講述小年及過年習俗,邀請大家?guī)е篮米8S麓?。過年張貼寓意吉祥的年畫已成為中國人的傳統節(jié)俗,首都博物館在春節(jié)期間邀請廣大觀眾前來拓印年畫。此外,博物館還設置了老北京絨花制作體驗、剪紙體驗等一系列活動,展現老北京的傳統風俗。
泉州市博物館在今年元旦、春節(jié)、元宵節(jié)期間,舉辦臨時展覽《貼得人間喜氣來——晉江市博物館館藏中國年畫展》,用中國古代寓意吉祥的民間裝飾藝術,為廣大觀眾獻上有年味的祝福,也借此展覽,祈愿疫情早日消散,大家新年吉祥安康。與此同時,在線上、線下同步開展泉博有禮節(jié)之“博物館里尋‘厝’(趣)味”系列活動、“貼得人間喜事來——年畫制作體驗活動”等配套社教活動,通過展示木版年畫、閩南建筑中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元素,結合課程教育和手工活動,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們度過一個趣味滿滿的新春佳節(jié)。
圍繞“兔”主題,甘肅省武威市五涼文化博物館以武威市南城門樓為活動舉辦地,推出“‘兔’個開心,五涼送祝?!被顒?,為游客送限量款文創(chuàng)春聯、文創(chuàng)福字;推出“‘兔’個團圓,打卡五涼”活動,邀請游客登臨南城門樓、逛博物館、游翰林園、打卡李銘漢故居,用相機記錄與家人朋友團圓的美好瞬間。
浙江寧波博物館準備了“‘兔’好運——兔年手工燈籠DIY”“‘兔’個吉利——兔年主題窗花剪紙”,以及“我們的節(jié)日·春節(jié)”特別活動,自大年初一開始,粘土畫、手工帽、DIY背包……每天一場手工體驗活動。
“各地博物館積極推出豐富多彩的過大年文化體驗活動,體現了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精神文化產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在李瑞看來,“當前博物館觀眾結構日益趨向多元,包括未成年人、農民工等在內的村鎮(zhèn)居民參觀博物館的熱情均較高。博物館在春節(jié)期間借用文物講好‘中國故事’,集中推出春節(jié)主題的雕塑、瓷器、玉器、書畫、皮影、年畫、剪紙展示,或者手工DIY、情景劇等形式豐富的文化體驗活動,可滿足不同觀眾群體對博物館文化的需求?!?/p>
買買買,把博物館帶回家
知來處,明去處。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在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方面具有特殊作用。文化和旅游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博物館機構數為5772個,藏品數量4665萬件/套,其中免費開放率超過90%。伴隨著設施建設不斷提升,文物藏品不斷豐富,服務效能不斷優(yōu)化,參觀人次穩(wěn)步提升。
春節(jié)期間,逛博物館體驗之余,不少參觀者喜歡買點兒文創(chuàng)小物件,“把博物館帶回家”。從事外貿進出口工作的張敬是一名文博愛好者。“以前出差特別多,每到一個地方,我都喜歡去當地的博物館打卡,然后買一些特色文創(chuàng)商品留作紀念或者送朋友?!睆埦凑f,受疫情影響,他出差變少了,但沒耽誤逛展,線上逛博物館成為他喜愛的生活方式,“現在的線上展覽沉浸式體驗越來越棒了,相關文創(chuàng)產品讓我買起來也會停不下手?!?/p>
今年春節(jié),不少博物館自發(fā)或者聯合借助短視頻和直播平臺開展“線上云游”等活動,突破地理和空間限制,讓更多觀眾與中國文物、中華文明零距離接觸。與此同時,博物館里的文創(chuàng)商品也被包裝成“年貨”,通過短視頻與直播平臺進行“帶貨”,讓國潮文創(chuàng)更好地“飛入尋常百姓家”。
黃明珍認為,這是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而進行的積極改變。在她看來,近年來博物館發(fā)展的新趨勢是科技手段在博物館各項工作中的運用——使用高科技全方位展示、保護文物,為觀眾與文物之間的趣味互動搭建平臺。“大家對文物數字化尤其是擬人化的興趣越來越濃厚。此外,各大博物館在打造博物館之夜、開發(fā)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等方面的成果,進一步彰顯了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傳統與時尚相互融合的社會新氣象?!?/p>
李瑞也認為,博物館的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開發(fā)一直是行業(yè)和市場關注的焦點,借助抖音短視頻和直播帶貨等互聯網新方式,以文化展覽推廣和手工藝品銷售等方式讓“沉寂”的博物館藏品活起來,是博物館對教育和文化傳播功能的積極創(chuàng)新,也是實現文物經濟社會價值的現實需求。同時,他表示:“博物館開發(fā)文創(chuàng)產品、舉辦各種活動時,要堅守博物館文化價值的‘底線’,不宜過度娛樂化和商業(yè)化‘炒作’?!?/p>
關鍵詞: 博物館里過個文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