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我們將迎來中伏。
民間說得直白:熱在中伏;文人墨客寫得婉轉:“憶初中伏時,怫郁炎氣升”,除了“炎氣”,還有隨著“炎氣”而來的郁郁寡歡和煩悶。
中伏即將“破門而入”,你準備好了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plus版”的中伏才是常態(tài)
今年的中伏,挺長,一直要從7月26日持續(xù)到8月14日,足足20天。
在“三伏”中,中伏的“變數(shù)”最大,時而10天,時而20天。這跟三伏的計算方式有關。
“夏至三庚便數(shù)伏”,夏至日后的第三個庚日開始入伏。初伏的時間是固定的,為10天。末伏則是從立秋過后的第一個庚日開始計算,通常也是10天。
“夾”在初伏和末伏之間的中伏,只能是“身不由己”。簡單來說,立秋的時間決定了中伏到底是“常規(guī)版”還是“plus版”。
可能在很多人印象中,持續(xù)10天的中伏是“常態(tài)”。事實上,長達20天的中伏才是“主流”。
自2011年至2022年,僅2012年和2014年這兩個年份的中伏為10天,其余年份的中伏均為20天。
自2015年以來,今年已經(jīng)是我們經(jīng)歷的連續(xù)第八個“plus版”中伏。
“熱在中伏”
7月23日,我們迎來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大暑。對很多人來說,這可能是迄今為止感受過的最熱的一個大暑了:寧波首次全域發(fā)布高溫紅色預警。
實際上,大暑節(jié)氣出現(xiàn)的時間通常正好是中伏,大暑節(jié)氣的大部分時段與中伏重合,“熱在中伏”也就變得順理成章。
當然,并不是每個中伏都像被“架在火上烤”一樣,但至少今年是逃不掉的。
中央氣象臺在7月24日10時發(fā)布的中期預報中提到,未來十天(7月24日-8月2日),南方地區(qū)高溫范圍大,持續(xù)時間長。
江漢、江淮、江南、華南等地持續(xù)高溫天氣,其中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江蘇等地最高氣溫可達40℃或以上;
京津冀、河南、陜西、四川盆地等地也將出現(xiàn)階段性高溫天氣。
市氣象臺在7月24日發(fā)布的十天預報中也提到:
7月25日到7月26日,寧波晴到多云,午后部分地區(qū)有雷陣雨,有雷雨地區(qū)可伴有短時強降水、強雷電和局部地區(qū)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7月27日開始,寧波仍持續(xù)晴熱高溫,午后多分散性雷陣雨。
至于大家最關心的氣溫,最高氣溫穩(wěn)定在35℃-39℃,局部地區(qū)39℃以上。
掐指一算,熬過這十天,中伏的“前半生”也就結束了,那么,中伏的“后半生”會迎來轉機嗎?
中央氣象臺在未來11-14天(8月3日-8月6日)天氣展望中提了一句:四川盆地東部、江漢、江淮、江南中西部、華南北部多高溫天氣。
不被祝福的“在一起”
眼下我們正在經(jīng)歷的,是今年進入7月以來的第二輪持續(xù)高溫天氣。
從全國范圍看,此次高溫過程影響范圍與7月5日至7月17日的高溫過程相當,但江南中東部、新疆等地的高溫強度更強、極端性更大,40℃及以上高溫范圍更大,受影響公眾更多。
也正是在兩輪高溫的“車輪戰(zhàn)”中,我們對夏季副熱帶高壓和它的“隊友”——伊朗高壓有了新的認識。
其實,早在6月,副熱帶高壓就已經(jīng)“小露頭角”;
進入7月,副熱帶高壓更是“一鳴驚人”,同時還收獲了一名“隊友”——伊朗高壓,強強聯(lián)手,制造了7月上中旬的持續(xù)高溫;
進入7月下旬,副熱帶高壓再次控制我國淮河以南大部地區(qū),強度明顯偏強,范圍顯著偏大;
與此同時,伊朗高壓東伸北上影響我國西部地區(qū)。
沒錯,它們又“在一起”了!它們的“重逢”,直接導致原本還想“垂死掙扎”一下的冷渦徹底失敗,不得不丟下我們遠去。
而它們“在一起”之后,還帶來了“一籮筐”的其他問題:
水電等能源供給壓力陡增,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要進一步做好水電科學調度、供應和應急工作。
隨著氣象干旱的發(fā)展,不可避免給在地農作物、經(jīng)濟作物和的水產養(yǎng)殖帶來不利影響。
防暑降溫和衛(wèi)生防疫的壓力也是日漸加大。
寧波晚報記者石承承
關鍵詞: 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