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鄞州區(qū)的首南街道陳婆渡一帶,流傳著一個陳婆善渡的美麗傳說。宋朝時期,陳氏女在九曲江邊義務(wù)擺渡行人,從妙齡少女及至兩鬢斑白,在陳婆渡一帶流傳下一段佳話。
2月1日,首南街道城市IP形象出爐,她的名字叫——陳美善。
視頻由通訊員提供
(資料圖)
一段視頻動畫,講述了“陳婆善渡”的故事。
九曲江的江水滔滔不絕匯入江口,在三江口形成滾滾急流。有一陳氏女在此以捕魚為生。一天傍晚,前江南岸突然來了一對年輕的小夫妻,妻子抱著生病的孩子,神色匆忙。他們請陳氏女用小漁船將其擺渡過江,送孩子去治病。陳氏女二話沒說,接過三人。從此,善良的陳氏女就不斷為需要擺渡的人義務(wù)撐船。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這里自然而然成了鄞南地區(qū)南來北往的重要渡口。一天夜里刮起大風,江面波濤洶涌。第二天清晨,人們發(fā)現(xiàn)陳氏女不在江邊,江中只有一艘隨著風浪飄來飄去的漁船。陳氏女回不來了,大家默默流下眼淚。為了懷念陳氏女,人們便募捐建了一座橋,命名為“陳婆渡橋”,就像陳氏女依舊在守護著三江口來往的行人。
胡鼎陽是《首南印象》的編著,這本書記載著很多首南的歷史變遷。2022年下半年,記者特意拜訪過胡鼎陽,他向記者講述了這些年他尋找“陳婆”和“陳婆渡”的故事。
“那些年,我去過無數(shù)次天一閣,一次次查閱歷代的《寧波府志》《鄞縣志》等,圖書館和檔案館的人都認識我了。”胡鼎陽說,有一次,他總算在天一閣查閱到康熙《鄞縣志》第二十二卷中的記載,“南鄉(xiāng):余慶庵,二十里。昔日,陳氏女設(shè)渡,隨建庵,名曰積慶庵。”這是記錄陳婆設(shè)渡建庵的唯一書面資料。宋代第一幀《鄞縣境圖》中的“陳婆渡橋”則是最早的旁證材料。
“資料里說的陳氏女,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陳婆,她一直幫助人們擺渡,慢慢這里就命名為陳婆渡?!笨吹健瓣惼拧毙蜗蟪蔀槭啄系某鞘蠭P,胡鼎陽打心眼里高興:“陳婆善渡的故事應(yīng)該被更多的人知道,要把這種真善美傳承下去!”
從陳氏女到陳婆,再到現(xiàn)在的“陳美善”,這款充滿國潮風的首南城市IP形象一出爐,就驚艷了很多人。
這款I(lǐng)P形象的設(shè)計者是浙江萬里學院新民藝研究所副所長楊文?!拔覀儓F隊在調(diào)研時聽到了這個陳婆渡的故事,首南街道是一個年輕的街道,我們希望能在挖掘歷史文化的基礎(chǔ)上,兼顧現(xiàn)代化街道的年輕與活力,設(shè)計符合當下年輕人審美的IP形象,成為首南的文化標簽?!?/p>
細看這個IP形象,滿滿國潮風。一頂斗笠體現(xiàn)了“渡娘”的身份,無論是發(fā)型、妝容還是服飾,都帶著一股宋韻,比如從宋朝的朝天髻演變而來的發(fā)型,宋朝的梅妝以及宋代女子的襦襖和圍腰。
“陳婆善渡”的故事代代相傳,“陳婆”善良、無私奉獻的精神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的首南人。如今,志愿服務(wù)蔚然成風,成為首南街道的一大特色。街道現(xiàn)有注冊志愿者2萬余人,志愿服務(wù)團隊30余支,形成了“共享花園”“公益課堂”等10余個特色品牌。
寧波晚報記者薛曹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