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相約北京”速度滑冰中國公開賽圓滿落幕。 本報記者 劉平攝
昨天,“相約北京”速度滑冰中國公開賽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落下帷幕。這是今年首場北京冬奧會測試賽,也是國家速滑館的首項國際比賽,通過對賽事籌備的“全要素測試”,進一步檢驗場館設施、磨合運營管理、摸索辦賽規(guī)律、提高辦賽水平,與冬奧會籌備工作一體推進、統(tǒng)籌安排。
防疫工作始終擺在首位
本次比賽官方訓練時間從10月5日開始,正式比賽為期3天,共設12個小項,有來自中國隊、韓國隊和荷蘭隊的41名運動員和隨隊官員參賽。防疫工作始終擺在首要位置,“冰絲帶”場館團隊在專業(yè)防疫管理部門的指導下,按照“統(tǒng)一領導、明確職責、合理分區(qū)、責任到崗”的原則,建立健全場館層面的防疫責任和監(jiān)督機制,堅決落實“四方責任”,將場館根據(jù)不同風險等級的客戶群的空間及流線,分設“閉環(huán)內”“閉環(huán)外”兩個圈層。制定了完善的防疫方案及防疫手冊,做到疫情防控“一館一策”,確保實現(xiàn)“分區(qū)不重疊、流線不交叉、邊界須嚴管、人員不跨區(qū)”。本次比賽共涉及60名外籍人員,場館團隊配合屬地政府,按照賽時防疫要求,嚴格做好入境涉奧人員全流程管理。
賽事組織嚴謹有序
測試賽著重檢驗場館的運行管理水平,按照“全要素測試”的原則,為實現(xiàn)“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目標,場館團隊明確了測試要點137條,完成了測試賽場館基礎設施手冊運行設計和“一圖一表一冊”的編制工作。在賽前組織多項演練工作。賽時,場館團隊每日更新運行時間表,綜合協(xié)調各業(yè)務領域工作開展,及時完成信息報送工作,通過測試賽完成各項要點的測試。
此次賽事組織嚴謹有序,較好地完成了測試內容。中外制冰師合作,僅用10天完成了場館制冰工作,并根據(jù)運動隊反饋及時調整冰面狀態(tài),運動員普遍對冰面質量表示滿意和肯定,多人在這里創(chuàng)造了個人最好成績。比賽過程中,冬奧會計時記分系統(tǒng)得到檢驗,按照無接觸模式進行了12場頒獎儀式。體育展示開展了冰面投影系統(tǒng)、特種燈光等創(chuàng)新工作,呈現(xiàn)了一塊更加多彩炫酷的冰面。興奮劑檢測進展順利,共同為賽事組織保駕護航。
多措并舉提升服務水平
場館指揮體系運行順暢,有效建立了與指揮調度中心、朝陽區(qū)組委會、場館團隊等多個層級的指揮體系,確保98%的問題在場館層面得到解決。物流、餐飲、注冊、交通、賽事服務、語言服務、市場開發(fā)、票務等服務相關業(yè)務領域通力協(xié)作,多措并舉全面提升服務保障水平。國家速滑館運行團隊常務副主任周秋瑞表示,測試賽期間中外運行團隊協(xié)作日趨流暢,賽后將持續(xù)完善服務細節(jié),確保各項工作在冬奧會賽時呈現(xiàn)最佳狀態(tài)。
回顧此次參賽經(jīng)歷,運動員們紛紛表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男子1000米亞軍、韓國選手金俊昊在現(xiàn)場收到了場館團隊的生日祝福。他說:“北京,國家速滑館,我第一次在賽場上度過生日,我一定不會忘記!”荷蘭選手巴特斯說,希望每個人都能有機會來“冰絲帶”體驗一下,她反復說道“非常好。”女子1500米季軍、韓國選手樸志偶說自己已經(jīng)拍了照片,通過社交媒體與在韓國的朋友分享在北京的生活。“今天我上冰比賽了,也會把這些分享給朋友們。”
從10月5日至12月31日,北京冬奧組委將在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qū)的8個競賽場館舉辦10項國際賽事、3個國際訓練周和2項國內測試活動,“相約北京”速度滑冰中國公開賽開了個好頭。本報記者 陳嘉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