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地鐵站的便捷穿行路徑,小劇場、自然角、交流區(qū)等各種活動空間,家長接孩子的等候空間……今年,北京醫(yī)學院附屬中學南側入口將徹底“變身”書香公共空間。
今年本市試點學校周邊公共空間改造提升。市發(fā)改委相關負責人昨天介紹,學校周邊公共空間將通過優(yōu)化校園周邊慢行系統(tǒng),設計建設更多符合校園特點的多樣化休閑設施,營造更安全、更友好、更健康的校園周邊環(huán)境。
今年首個試點項目10月完工
很多市民在上下學高峰時段路過中小學都會格外頭疼:車流混亂、擁堵,家長等候區(qū)擠滿了人,少了學校應有的寧靜之美。
本市正以公共空間改造提升為切入點,探索解決學校周邊混亂、通學環(huán)境差、慢行系統(tǒng)不順暢、活動空間不足等問題。市發(fā)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北京城市公共空間改造提升示范工程將有多個項目聚焦學校周邊,探索解決同類問題的經驗。
與很多中小學一樣,位于海淀區(qū)花園路街道的北京醫(yī)學院附屬中學周邊空間也有著上下學高峰時段混亂、缺乏便利設施的煩惱。為此,相關部門規(guī)劃在中學南側入口打造書香公共空間,即將在近期開工。
規(guī)劃顯示,項目占地面積約796平方米。設計師前期的現場踏勘調研發(fā)現,這里的優(yōu)勢、劣勢都很明顯:綠地內植被類型豐富,植被種植時已留出合適的路徑;但待更新綠地高于周邊路面約0.58米,四周均有圍墻阻隔,難得的綠化空間常常“人跡罕至”。
因此,該項目整體以“自然中的書與詩”為主題,讓綠地便于通行,具備多樣的使用功能和更舒緩的開放空間,引導周邊居民和中學師生步入,在其中交流、休息、讀書,帶動空間活力提升。項目在與附屬中學鄰接邊界設置入口,提高中學師生使用綠地的便捷性。按照計劃,項目將在今年10月完工。
改造方案師生家長說了算
“公共空間是‘我們的空間’,周邊老百姓說了算,學校周邊的公共空間的改造提升方案就是由師生、家長來出謀劃策。”市發(fā)改委相關負責人說。
以北京醫(yī)學院附屬中學門口的這處小微空間為例,為了讓空間打造更合“用戶”心意,設計團隊先后對這所學校的師生進行了兩次問卷調查。
希望學校附近的綠地有哪些功能?什么時間會去使用綠地?喜歡什么樣的風格?第一次調查時,學生們收到這樣一個個“考題”。有200名同學希望公共空間可以散步,有205名學生希望充滿藝術氛圍,還有168名學生期待更具科技感。
初步設計方案敲定后,設計師又來給學生“出題”了。這次的問題更加細化:座椅希望是什么顏色和樣式?地面鋪裝上添加金屬文字,希望寫些什么?是否愿意參與后期維護?孩子們回答五花八門——數學公式、英文名句、中文名句等都是大家希望在空間里看到的,更有超過九成的學生希望參與日后的維護。
最終,根據學生需求,設計團隊設計了英語角、劇場、家長等待區(qū)、討論區(qū)等空間,增添到地鐵站的便捷穿行路徑,設置交流區(qū)等多樣靈活的活動空間,為周邊老人提供林下休憩空間。
今年多處學校周邊將變身
除了北京醫(yī)學院附屬中學門口的小微空間,本市其它學校周邊的公共空間也已經“在路上”。目前方案相對成熟的有陶然亭小學周邊公共空間改造提升、清華附中永豐學校周邊公共空間改造提升項目等。
上下學高峰時段的混亂是陶然亭小學周邊亟待破解的問題之一。這次將通過公共空間改造提升,增加人行道路和鍛煉健身線路,緩解上下學時段交通壓力;設置休閑活動場地,保留遮陰大樹,增加坐凳和桌子,擴大遮陰遮雨亭廊,增添健身器材,讓家長等待區(qū)等區(qū)域更加舒適方便。
清華附中永豐學校周邊公共空間改造項目所在地,是臨近居住區(qū)及學校的唯一綠地資源,十分寶貴。這次改造將優(yōu)化行人動線,在公交站與學校間開辟樹陣集散廣場,滿足上下學時人流疏散需求,為學生家長提供林蔭的等候區(qū),緩解接送學生時學校門前的交通壓力。
據悉,后續(xù)項目正處于前期規(guī)劃設計階段,今年將陸續(xù)實施建設。“學校周邊公共空間改造提升也是2022年北京城市公共空間改造提升工程重點征集的項目類型之一。”相關負責人說,這類項目將通過深化校園與城市關系,優(yōu)化校園周邊慢行系統(tǒng),設計建設更多符合校園特點的多樣化休閑設施,拓展學校師生活動空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