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市民在“清河之洲”上感受休閑親水生活。 本報記者 王海欣攝
海淀區(qū)清河濱水綠廊——“清河之洲”1日起正式向市民開放,1.17公里河道與園林融為一體,樹村閘影、云舟芳樹、月軒芳菲、水木長歌等十八景讓市民暢享三山五園文化,感受休閑親水生活。
汀步橋流水潺潺,漫水堤芳草萋萋,蘆葦青芽,山桃草亂如飛花……秋日微涼,行走在“清河之洲”,有著別樣的心曠神怡。
清河位于海淀區(qū)中部,被譽為海淀“金腰帶”,“清河之洲”是清河濱水綠廊的先行示范區(qū),西起樹村閘,東至體大西橋,河道長1.17公里。與傳統(tǒng)的河道景觀提升不同的是,它起于河道,卻終于公園,南北縱深260米,形成了藍綠交融的25.73公頃濱水空間,帶動周邊城市更新,提升海淀中部城市活力,完善雨洪安全體系,傳承了三山五園傳統(tǒng)文化。
“清河之洲”里還“藏”著三山五園!
原來方方正正的閘房,如今形成高低錯落的屋頂和水波紋格柵,成為“樹村閘影”;承接樹村路的雨水口,巧妙地隱藏在觀景平臺下,平臺上還可觀碼頭上的扁舟云影,水岸邊的花樹爛漫,復刻了“云舟芳樹”;兩處服務空間脫胎于圓明園匯芳書院中的眉月軒,彎曲如月的是月軒,一分為二的是眉軒;“水木長歌”綠島小劇場,橋頭是脫胎于傳統(tǒng)戲臺的亭廊,劇場背景墻采用粗獷的山石模擬西山天際線;在“天水相忘”,游客可登高望遠,看三山五園圖景,憑欄遠眺時可對照古今;河道南岸遍植桃花形成“月地花天”,三個文化節(jié)點分別記錄了康熙與乾隆皇帝關(guān)心農(nóng)事的典故——觀稼問農(nóng)、圓明勝景、八旗回望,將文化元素點綴其中。三山五園怎么少得了京西稻,“清河之洲”也辟出了3000平方米的“多稼田廬”,專門用于種植京西稻,田廬小亭夾雜其間,展現(xiàn)田園記憶。
海淀區(qū)水務局工程科科長王東東介紹,“清河之洲”在設(shè)計之初就打破場地界限,拉近了人水距離,將園林與水務相互融合形成藍綠交織,還深挖清河及圓明園歷史遺存,傳承歷史文脈,借景西山,形成了一個集生態(tài)、休閑、經(jīng)濟、文化等多元功能于一身的全齡友好的城市濱水空間,“喚醒河流生命力,構(gòu)筑濱河新生活”。
關(guān)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