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教育,不只是留給孩子金錢、名氣、人脈,而是幫助他們找到自我認知上的滿足。
——遇言姐
(資料圖片)
最近,蓋茨家的小女兒菲比靠曬“蓋茨家的日?!?/strong>成了抖音網紅。
如今,蓋茨和梅琳達離婚也有三年了,他們的三個孩子也都成年了。
咱就來看看,靠科技起家的頂級富豪,在養(yǎng)娃這事上咋樣。
規(guī)規(guī)矩矩的大女兒
蓋茨的大女兒珍妮弗前年英年早婚,24歲便嫁給了來自埃及的同學以及職業(yè)馬術選手。
前幾天,27歲的珍妮弗生下一名女嬰,蓋茨也升級成為外公。
為了迎接新生兒,住在紐約的珍妮弗夫婦買下一處5100萬美元的頂層公寓。
這套公寓有6間臥室和一個小型游泳池。
珍妮弗6歲起學習騎馬,蓋茨先后在佛州和加州買下大片土地,耗資數千萬美元建造賽馬場供女兒練習。
2018年,為慶祝珍妮弗從斯坦佛畢業(yè),蓋茨再次花費1600萬美元買下紐約州的一個124英畝的馬場,原因是這塊地離珍妮弗在上東區(qū)的公寓比較近,方便她訓練。
珍妮弗本科畢業(yè)于斯坦佛大學生物系,之后進入西奈山醫(yī)學院就讀臨床醫(yī)學,現在是一名實習醫(yī)生。
在領英的簡歷上,珍妮弗老老實實寫著自己會使用Microsoft office——跟當初遇言姐第一份簡歷上一樣,看得遇言姐也是有點唏噓——姑娘,你還需要靠展示Excel制表能力找工作不成?
雖然名流子女可以輕松進入名校,但讀醫(yī)科還是要付出辛苦努力的。
在斯坦福讀書時,第一個學期的化學課令珍妮弗倍感艱難。“一想到如果我過不了這一關,就無法達成當醫(yī)生的理想,我就每天都往學校辦公室跑,并且額外做了大量的練習。”珍妮弗說。
“其實,化學不僅僅是對于我來說難,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都不容易。但是,只要功夫下得足,這道山也不是無法逾越的?!?/p>
珍妮弗進入位于紐約市的西奈山醫(yī)學院時,蓋茨為了孩子上學方便,特地為女兒在上東區(qū)置辦了一處公寓。
這處公寓約200平米,窗外可見中央公園,當時的售價是500萬美元。
如今女兒讀書、結婚、生娃、賽馬都沒耽誤,也算是很穩(wěn)當的富二代了,符合所有父母期待的樣子。
畢竟,很多富豪就是砸錢也養(yǎng)不出來這樣的孩子。
珍妮弗的老公Nayel來自埃及的穆斯林家庭,芝加哥出生,科威特長大,畢業(yè)于斯坦福經濟學系,會說阿拉伯語和法語。
Nayel的父母在科威特擁有一家跨國建筑公司,這家公司與萬豪、花旗、梅賽德斯奔馳等公司均有業(yè)務往來。
Nayel從5歲開始練習騎馬,10歲時得到了自己的第一匹馬。父母發(fā)現兒子的馬術天分后,一度將他送到歐洲接受訓練。
Nayel上大學后進入職業(yè)馬術領域,還代表埃及參加過奧運會,多次進入FEI世界杯決賽。
此外,Nayel的個人資產也很可觀,除了馬術比賽的獎金外,他還擁有一家馬廊公司,估計他的凈資產約為1億美元。
說到自己的成長環(huán)境,珍妮弗很清楚de2談到:“我生長在一個巨大的特權環(huán)境中,我利用這些機會來學習,找到我所熱衷的事情,并讓世界變得更美好?!?/p>
遇言姐說,不回避自己擁有的特權,把特權當作學習的資源,這算是很正向的富二代思維了。
比起世界首富爸爸的資產,已經是妥妥樸素的了,看看前兩天私營烈酒公司“百加得”創(chuàng)始人的孫女還花了400多萬美金辦婚禮呢
珍妮弗的婚禮花了大概200萬美元。
學霸律師男二兒子
蓋茨的二兒子羅里,私生活較為隱蔽,很少在社交網站上發(fā)布信息。
羅里長得更像他媽媽梅琳達,學業(yè)路線也跟隨母親的腳步。
羅里在梅琳達的母校杜克大學完成了軟件工程和經濟學,之后讀了MBA。
為了兒子上學方便,2018年,蓋茨夫婦以125萬美元的價格在芝加哥大學校區(qū)買了一套250平米的5居室、三車庫房子。
從杜克大學畢業(yè)后,羅里又進入芝加哥大學法學院。
又是計算機,又是商科,又是法律,這孩子是個妥妥的學霸啊。
在母親的教導下,羅里也是一名女性主義者,認為反對性別不公是全世界男性的責任。
去年,羅里從芝加哥大學畢業(yè),他的姐姐和妹妹參加了畢業(yè)典禮。
珍妮弗在社交平臺上發(fā)文:4 年內獲得了雙學位和碩士學位。
從去年到現在,羅里在做些什么,外界還沒有線索。
不過,很多人猜測,羅里這是照著未來微軟CEO培養(yǎng)的。
那孩子,遇言姐猜測你是不是在學習人工智能?
網紅小女兒
如果說老大珍妮弗、老二羅里都是規(guī)規(guī)矩矩的孩子,小妹菲比則是另外一個畫風,更像是卡戴珊家族的孩子。
2002年出生的菲比,跟姐姐和哥哥一樣,從小就讀于父親的母?!餮艌D私立湖濱學校,大學進入斯坦福,還沒確定讀什么專業(yè)。
菲比如今是抖音網紅,點擊量最高的一個視頻只有7秒鐘,內容是蓋茨玩box ball。
雖然菲比自己說做自媒體靠的是內容,但遇言姐翻了翻她的賬號后發(fā)現——真的沒啥內容啊??!
菲比視頻的主要內容是——我的一天,秀化妝、秀鞋子,擺幾個pose。
但是,她喜歡畫又長又黑的眼線,熒光色的鞋子也不好看。
菲比自己也知道,關注她的人是來看富豪的家庭生活的。
感覺這孩子以后要走卡戴珊的路線,搞個人美妝品牌,做時尚博主啥的。
菲比的男朋友是她在斯坦福的黑人同學,這在網上引起了一些質疑的聲音。
遇言姐說:能進入斯坦福的黑人家庭背景不會差,而且蓋茨都沒說啥網友有什么好急的,大家也是有點閑呢。
弄不好是未來是奧巴馬呢?記得那個笑話嗎?我是世界首富的女婿……
這黑人小哥已經在律師協會實習了。
蓋茨家的三個孩子,不算走名媛風的老三,三個娃中兩個養(yǎng)得不錯,這成材率也算挺高的了。
看來這科技起家的富豪的確是比地產起家的富豪會養(yǎng)孩子——遇言姐絕沒有映射川普大帝的意思。
至于為啥小女兒畫風突變,外媒分析說,老大和老二小時候住在蓋茨250平米的舊家,老三出生時全家已經搬到了那棟著名的豪宅,再加上菲比是最小的孩子,又是女兒,父母難免溺愛了一些。
蓋茨家的養(yǎng)娃方針是:提供一切學習資源和便利,但是原則性的要求不讓步。
比如,可以為了孩子上學方便就地買房,但是孩子們14歲之前不給買手機,而且每天晚上要自己洗碗。
在孩子們有了自己的手機后,也要受到嚴格的限制——餐桌上禁止使用手機,屏幕使用時間也受到約束。
蓋茨說:“我們家規(guī)定不得在餐桌上使用手機和ipad,并且設定強制關機時間以保證孩子們可以按時睡覺?!泵妨者_也說:“盡管我以科技為業(yè),但我不希望孩子們過早被科技產品所左右。家長需要與孩子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鼓勵他們參與到實在的社會生活中。”
為了防止孩子們在虛擬與飄渺中越陷越深,在蓋茨家中,父母不僅限制孩子們使用電子產品,更是鼓勵他們通過做家務勞動換取報酬,并且存起所得的1/3用于慈善,作為獎賞,父母也會按照1:2捐出相應的數額。
眾所周知,蓋茨宣稱只給每個孩子留1000萬美元的遺產。
遇言姐覺得,蓋茨所謂的1000萬美元可能是指的現金部分,畢竟,他給孩子購買的房產和土地都不遠止1000萬了。
不過蓋茨的理論還是很端正的。
他說:“可以為興趣而工作而不是為生存而工作是最幸運的事。我會留一部分錢以確保孩子擁有一切所需工具,找到并發(fā)展自己的志向。同時,我希望他們明白,成就感比物質財產更為重要?!?/strong>
雖然蓋茨自離婚后傳出了一些丑聞,導致名聲受損,但是蓋茨家在教育上還是很成功的,這主要是梅琳達的功勞。
蓋茨和梅琳達都出自殷實的中產之家,接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并且將積極開明、心懷世界的價值觀傳給下一代。
梅琳達說,自己家遵循的是70年代成型的教育理念——愛+邏輯,翻譯過來就是蘿卜+大棒。這套理論并不新鮮,但是,能堅持的家庭不多。
第一:嚴格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及言辭。蓋茨說,一個人無法完全將情緒抽離,但是要記得,大人的情緒會直接作用到孩子身上。發(fā)明這套機制的心理學博士說,當孩子試圖讓家長屈服時,你需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件對遙控沒有反應的電器。不管孩子怎么狂按按鈕,你都別氣急攻心,要保持無動于衷。直到孩子發(fā)現自己的策略不管用,這時家長就可以重新拿回控制權,而孩子也在試探中摸清了底線在哪,同時,孩子也不會在與家長的對峙中受傷。
這套方法目前遇言姐正在和肉肉他爹積極學習中。
每次肉肉在地上趴著不起來,要各種玩具的時候,我和他爹就用目光互相交流:不看他,不看他,當他是別人家的娃。
第二,賦予孩子自我空間,讓他們自己選擇如何完成任務,并且體驗失敗。關鍵點是:為失敗所付出的代價不能太大,失敗的過程伴隨著家長的愛護。蓋茨說:“親眼看著自己的孩子失敗是件難受的事情。有時候,我比孩子還難以承受這樣的打擊。但是,失敗的痛苦會很快過去,取而代之的是冷靜下來,吸取教訓。雖然,你在失敗的當下非常不愿意承認自己的過失?!?/p>
第三,鼓勵孩子成為自己,而不是達成了什么。孩子的個性、興趣、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在不斷發(fā)展的,推動自我生根的力量,比任何階段性的成就都更為重要。蓋茨說:“我和梅琳達不斷提醒自己,家長應當將關注點集中在孩子的努力和成長的方向,而不是只盯著眼前的結果。我們總是贊賞女兒付出的努力,當她在不那么成功的時候,也能夠確信,父母會一如既往地支持自己?!?/p>
我身邊總有這樣的聲音:我和我太太都是清北畢業(yè)的,我家娃一定比我們還強。
這就是以自己的成就來作為孩子的目標,如果這樣,那首富家的孩子就得是宇宙首富了。
激勵過程,而不是激勵結果,這是作為父母要切記的準則。
作為普通人,我們雖然不具備蓋茨那樣的財富,但仍然能從這些成功者的言傳身教中受益良多。
那就是,陪伴和尊重孩子的成長,哪怕她今天要當網紅,你也應該盡可能地支持。
因為畢竟那家叫“微軟”或“蘋果”的公司,都是當時的叛逆青少年開的。
所謂教育,不只是留給孩子金錢、名氣、人脈,而是幫助他們找到自我認知上的滿足。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