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后真相時代。
【資料圖】
所謂“后真相”,指的是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真相往往容易被忽視,而情感煽動比陳述客觀事實更容易影響輿論的現(xiàn)象。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讓每個人都能夠接觸到繁復冗雜的信息,但如何辨別這些信息的真?zhèn)?,如何看穿信息的表面求得真相,成為了后真相時代我們需要思考的議題。
講述|周濂來源|知鴉通識APP《表達訓練營》
01.
“求真”是什么
什么是好的表達?
在我看來,它至少有一個標準,即“求真原則”。
求真原則的含義是,每一個表達者都賦有義務(wù)地探求真理,或者至少去探求其所能達到的最合理的論證。
換言之,每個人都應(yīng)該愿意認真對待對方的觀點,去檢閱對方觀點中能夠接受的真知灼見,并且允許對方就任何方面發(fā)表他的論點。
講到求真原則,也許我們會想到大專辯論賽。這種辯論賽雖披著理性和邏輯的外衣,打著求真的旗號,但其本質(zhì)卻并非以求真為目的,而是為了辯論而辯論。
夸張地說,辯手如同網(wǎng)絡(luò)中的“鍵盤俠”,以鉆牛角尖為榮,以講道理為恥,以抬杠為榮,以寬容為恥。大專辯論賽始終是以輸贏為目的,而不是以追求真知為目的。
那么,我們?nèi)绾伪苊庵T如大專辯論賽的這種表達呢?我們需要從認知與實踐兩個方面出發(fā),先來聊一聊認知層面的改變:
第一,走出認知框架。真理其實往往共存于相互沖突的兩種觀點之間。
歷數(shù)大專辯論賽的辯題:金錢追求與道德追求可不可以統(tǒng)一?社會秩序的維護究竟是靠道德還是靠法律?應(yīng)該先成家后立業(yè)還是應(yīng)該先立業(yè)后成家?
這些辯題的基本特點是正方與反方都有道理,但是任何一方都沒有把道理給占全了;但辯論賽恰恰要求正反方辯友把只占了一半的道理辯為“真理”。
于是,正反方的辯友就不得不采取不講道理的辦法來爭奪“真理”,這便是跳入了認知框架之內(nèi),認為真理只存在于某一種觀點,我們要做的就是走出這種認知框架。
第二,保持善意。具體來說,就是在與他人討論的時候,輕易不要使用“不就是”或者“換個說法”這樣的觀點來復述對方,這樣的表達很有可能會扭曲對方的觀點,以至于犯了人身攻擊的謬誤。
打個比方,因為家庭裝修,夫妻倆開始討論窗簾的選擇問題,因此有了一些不同的意見,這本是一個無傷大雅的分歧。
但是如果一方說:“你不就是在說我是一個沒有品位的人嗎”,或者另外一方說:“換個說法,你就是在指責我小氣唄”。語句中的“不就是”或者“換個說法”看起來好像無傷大雅,但實則會擴大事態(tài)的嚴重性。
在表達自己的反對意見的時候,我們應(yīng)該盡可能善意地對待對手的觀點,最大程度地合理化對方的觀點之后,再進行批評和反駁。
有這樣一種辯論形式:兩個辯友輪番發(fā)表意見,但在反駁前,其中一方必須要對另一方的論點做出總結(jié),只有另一方認同了論點的解讀,一方才可以繼續(xù)發(fā)表觀點。
這種辯論形式似乎有些不切實際:因為它過于低效,幾乎沒有什么可操作性。在唇槍舌劍的輿論場中,如果我們遵循以上的模式進行思考和表達,往往會輸?shù)煤軕K。
但是如果我們不做這樣的操練,我們就很難進行真正的思考。
當然,也就更談不上進行好的表達。
02.
如何做到求真?
但是,僅僅有這兩種認知還不夠。
近幾年社會有個流行詞,叫做“后真相時代”,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如何求真就成了一個大問題。當然,我們還是先來說明,什么叫“后真相時代”,一般來說,它有幾個典型的特征:
一,人們對于事實和數(shù)據(jù)的解讀越發(fā)出現(xiàn)分歧;
二,觀點和事實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
三,個人的經(jīng)驗對事實的影響越來越大;
四,人們越來越不信任以往那些受到尊重的媒體信息來源。
面對著冗雜而真假難辨的信息,我們該如何識別信息的質(zhì)量,保持獨立思考呢?唯有通過大量的訓練,我們才有可能真正形成批判性思維。
在傳媒學中,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叫作把關(guān)人,大眾傳播的一切信息,都要經(jīng)過這些工作人員的過濾或篩選,才能同公眾見面。以往的把關(guān)人是新聞雜志社的編輯或記者;在網(wǎng)絡(luò)時代,每一個人都是把關(guān)人。
在一個充斥著情緒化與立場劃分的表達環(huán)境中,求真表達者首先要做好自己的把關(guān)人。在《真相》中,作者科瓦奇就為我們提供了具體的幾條信息路徑,便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從實踐角度來做到求真。
比方說在閱讀完一則新聞后,我們不妨問一問自己下面這幾個問題:
第一,這個信息是在什么平臺上發(fā)布的?是官方媒體報道的,還是當事人的社交帳號,還是說這只是一則偽裝的小廣告?
第二,我得到的信息是完整的嗎?如果不完整,它缺少了什么?
第三,信息源是誰?是誰提供了這個信息,我為什么要相信它?
第四,這個信息有沒有提供充足的論據(jù)供我們核實,還是說像“天外飛仙”一樣,只是塞給了我們一個看似可疑的結(jié)論。
第五,除了文中的主張之外,有沒有其他可能的解釋呢?
第六,這個信息所提供的信息,真的是我所需要的嗎?
讀完任何網(wǎng)絡(luò)信息之后,都不妨問一問自己以上這些問題,在腦子里繃緊“提問”這根弦意味著開放與信息之間進行對話的可能性。
辯證地看待每一個信息,時刻保持“求真”的心,也許能夠在后真相時代求得真相。
關(guān)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