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非常魔幻的一個場景正在國內上演,水果價格不斷攀升,老百姓感覺買東西越來越貴了,仿佛通貨膨脹就在眼前,但另一方面,3月份公布的CPI和PPI數(shù)據(jù)卻在雙雙下跌,汽車和電子產品價格又在不斷走低,仿佛東西都賣不出去,大通縮就要來臨。
就以我的個人真實經驗為例,自從進入2023年,明顯感覺水果貴得已經快要吃不起了,去年在網(wǎng)上買的一箱靜寧蘋果,5斤28塊錢,今年同樣一家店鋪同樣的品質,價格飆升到了43.8,去年路邊卡車拖過來賣的大芒果價格是七八塊錢一斤,今年漲價到了12塊一斤,至于香蕉、橙子、梨子這些水果,都比去年同期貴了20%—50%,仿佛周圍的一切都在漲,只有工資沒有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但另一方面,湖北汽車大降價,部分品牌價格直降9萬元!還有大量五折六折優(yōu)惠的活動,手機這些電子產品,價格今年也在降低,小米多款型號手機直降300-500元,為什么要降?還不是因為賣不出去!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魔幻的場景?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問題。
大家都清楚,CPI是衡量物價的一個重要指標,CPI過高,就代表物價上漲明顯,錢越來越不值錢,老百姓能買到的東西越來越少了,而CPI過低,則代表工廠生產的東西賣不出去,有通縮的風險,為了避免這兩種極端的情況,我國一直都把CPI目標定在3%左右,只要維持在這附近,就說明經濟情況整體良好。
可自從進入2023年之后,我們維持的這種平衡點就被快速打破,一月份CPI數(shù)據(jù)只有2.1%,當時大家說,都在過年,沒怎么消費也屬于正常,OK,確實很合理??涩F(xiàn)在3月份都過完了,按道理CPI總該回暖了吧,但事實則是,CPI的數(shù)據(jù)不僅沒有回升,還驟降到了0.7%,這就讓大家開始擔心起了比物價上漲更可怕的另一種局面——大通縮。
大通縮有多可怕?看看隔壁日本就清楚了。
當年日本經濟巔峰期人均GDP是同期美國的1.5倍,是中國的好幾十倍,但自從陷入了通縮的局面之后,經濟28年原地踏步,快速的被我們趕超并遠遠的甩在身后。
眼看日本年輕人都不消費,日本政府非常焦急,他們瘋狂的降低利率,最終降到了零利率和負利率,因為利率降低意味著從銀行貸款利息更低,把錢存在銀行里獲得的利息也更低,這本質上就是推著年輕人拿錢去消費,甚至為了效果更好一點,日本政府還對存錢的人征收了很高的管理費。
但這樣做有用嗎?答案是收效甚微,因為大通縮意味著商品的價格賣不出價格,今天蘋果5塊一斤,明天可能就變成了4塊一斤,今天房子100萬一套,明天就變成了90萬一套,既然如此,那我何必急沖沖的去買東西呢?還不如把錢存起來應急,當大家都是這樣心態(tài)的時候,整個社會就躺平了。
要解決這種經濟困局,對全世界而言都是一個重大難題,為什么日本和歐洲這么多年經濟一直萎靡不振?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們一直到現(xiàn)在都沒有解決通縮的問題。
那我們有沒有可能步日本的后塵呢?從目前來看,有這樣的苗頭,但還不一定。
從官方公布的數(shù)據(jù)來看,現(xiàn)在國內的基本情況是,M2創(chuàng)新高,但是CPI一路走低,今年2月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2.9%,創(chuàng)七年來新高,這意味著國家確實有想法往市場上投放更多的錢,但結果呢?衡量企業(yè)生產意愿的指標PPI為負,衡量百姓消費需求的指標CPI只有0.7%,而3月份的信貸卻還在擴張,居民存款同比增加了2000億元以上。
這說明什么?說明國家確實放出來了錢,但老百姓拿到錢之后卻沒有去消費,而是去提前還貸或者繼續(xù)存在銀行,錢在金融系統(tǒng)空轉,沒有流入到市場之中,所以看起來才像是遇到了大通縮。
既然如此,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真的會陷入通縮的困局呢?答案是還不一定。
因為通縮的定義至少要CPI同比漲幅為負,且維持3個月以上,現(xiàn)在CPI雖然很低,但畢竟還是正的。
而且從歷史經驗來看,M2的拐點通常領先于非食品項CPI拐點3個月到1年不等,這是一個很容易理解的事情,錢印出來了,最終肯定會流到企業(yè)手里,只是傳導需要一個時間周期,而距離M2的上一個底部拐點已過去了接近一年半的時間,不管怎么看,非食品項的CPI都應該漲起來了。
事實上也確實應當如此,2022年以來中國企業(yè)的貸款明顯增多,但同步增加的還有企業(yè)的定期存款,這說明企業(yè)不是手上沒錢,而是還在繼續(xù)觀望,等到機會合適,他們就會擴大生產。
從豬肉價格來看,現(xiàn)在這種水果比肉貴的場景也不會一直持續(xù),因為去年二季度以來,啟動了新的一輪豬周期,豬肉價格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上漲后卻在2022年底持續(xù)下跌,這并不符合典型豬周期的價格運行規(guī)律。
因為豬肉價格是和能繁育的母豬數(shù)量掛鉤的,母豬數(shù)量多,豬肉慢慢的就會降下來,母豬數(shù)量少,豬肉就會開始漲價,但是能繁育的母豬數(shù)量增速在去年年中就遇到了拐點,這意味著市面上投入的豬肉產量也要開始降低了,產量少,價格自然也會上漲,所以在未來一段時間,豬肉價格或許仍然存在上漲的空間。
現(xiàn)在這種看起來像通縮的情況,主要是因為經歷了三年的口罩期、以及復雜的國際形勢,讓很多企業(yè)和個人對于投資和消費還存在一些顧慮,他們對未來的預期不夠好,所以都拿著錢在觀望,而且三月份的汽車降價潮也在客觀上拉低了CPI的數(shù)據(jù)。
但隨著國內經濟的復蘇,旅游業(yè)和服務業(yè)的回暖,以及汽車行業(yè)降價潮的結束、豬肉價格的回升,這種準通縮的局面可能不會長久的持續(xù)。
不過這次也給了我們一個深刻的警示,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如果不想走日本和歐洲的老路子,如何想辦法讓老百姓和企業(yè)敢放心大膽的花錢,這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