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智庫報告
(資料圖片)
美國又害怕了?SIPRI:中國核武已達410枚,未來還將增長!12日,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發(fā)布了2023年度報告,對全球核武器的數量、類型、部署、現代化和政策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評估。報告顯示,雖然全球核武器總數在2021年有所減少。
但這主要是由于美國和俄羅斯拆除了老舊的彈頭,并沒有改變兩國對核力量的依賴。與此同時,其他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尤其是中國,在2022年都增加了其核彈頭數量,并且正在部署新型的核武器或具有核能力的武器系統。
炒作中國威脅
報告引發(fā)了西方媒體和政界人士對中國核威脅論的炒作和恐慌。他們指責中國在秘密擴充其核武庫,威脅到美國和其盟友的安全利益,并破壞了國際核軍控體系。
他們呼吁美國加強其核威懾能力,并敦促中國參與多邊或雙邊的核軍控對話。然而,這些指責和呼吁都是站不住腳的,因為他們忽視了中國在核問題上的立場和政策,以及中國面臨的復雜安全環(huán)境。
報告數據
核武器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也最可怕的殺傷性武器,一旦發(fā)生核戰(zhàn)爭,將會給全球和平與安全帶來災難性的后果。因此,核不擴散和核裁軍一直是國際社會的共同目標和責任。然而,在當前的地緣政治環(huán)境下,核武器的競賽和危機并沒有消失,反而呈現出新的特點和挑戰(zhàn)。
根據SIPRI報告,截至2023年1月,全球共有9個擁有或被認為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分別是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印度、巴基斯坦、朝鮮和以色列。這些國家共擁有約12512枚核彈頭,其中約4000枚處于可用狀態(tài),即可以在短時間內發(fā)射。
其中,美國和俄羅斯擁有絕大多數的核彈頭,分別為5500枚和6375枚,占全球核彈頭總數的94%。英國、法國、中國、印度、巴基斯坦、朝鮮和以色列擁有的核彈頭數量分別為215枚、300枚、410枚、165-175枚、170-180枚、40-50枚和80-90枚。
報告指出,2021年全球核彈頭總數比2020年減少了465枚,主要是由于美國和俄羅斯根據《新削減戰(zhàn)略武器條約》的要求,在2021年2月前將其部署的戰(zhàn)略核彈頭數量限制在1550枚以內,并且拆除了一些老舊的彈頭。
核武器的依賴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兩國對核力量的依賴有所減弱,反而表明兩國正在對其核武庫進行現代化改造,以提高其核武器的性能、可靠性和生存能力。報告預計,在未來十年內,全球核武器總數可能會增加,因為其他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都在增加其核彈頭數量,并且正在部署新型的核武器或具有核能力的武器系統。
報告特別關注了中國在2022年對其核武庫的擴充和現代化。報告稱,中國在2022年增加了30枚核彈頭,達到了410枚,并且正在大幅擴建其導彈發(fā)射井。
衛(wèi)星圖像顯示,中國在甘肅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建造了300多個新的導彈發(fā)射井,其中一些可能用于部署新型洲際彈道導彈(如東風-41)。此外,中國還在開發(fā)和部署新型巨浪-3潛射彈道導彈、東風-17以及空基巡航導彈等系統,以增加其核力量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報告認為,中國在未來幾年內將繼續(xù)增加其核武器數量,并且可能會改變其一直堅持的最低限度核威懾政策。
美國為何懼怕中國核武器數量增加
SIPRI報告中關于中國核武器情況的內容引發(fā)了西方媒體和政界人士對中國核威脅論的炒作和恐慌。他們指責中國在秘密擴充其核武庫,威脅到美國和其盟友的安全利益,并破壞了國際核軍控體系。他們呼吁美國加強其核威懾能力,并敦促中國參與多邊或雙邊的核軍控對話。
然而,這些指責和呼吁都是站不住腳的,因為他們忽視了中國在核問題上的立場和政策,以及中國面臨的復雜安全環(huán)境。西方的這種惡意威脅炒作,只會破壞雙方關系。
中國并沒有在秘密擴充其核武庫,而是在公開透明地進行合理必要的自衛(wèi)性建設。中國一直堅持最低限度核威懾政策,即只保持足以確保自身安全的最低水平的核力量,并且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也不對無核武器國家或無核武器區(qū)域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
這一政策是中國對世界和平與安全作出的重要貢獻,也是中國對人類文明進步作出的重要承諾。中國從未參與過任何形式的核軍備競賽,也從未尋求絕對優(yōu)勢或霸權。相比之下,美國是唯一使用過核武器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擁有最多核武器的國家。
現代核武改造
美國一直在不斷地對其核武庫進行現代化改造,并且在其《2020年核態(tài)勢評估報告》中提出了擴大核武器使用場景和條件的政策,增加了核戰(zhàn)爭的風險和不確定性。美國還在全球部署了約150枚戰(zhàn)術核武器,并且在歐洲和亞太地區(qū)建立了核擴散聯盟,威脅到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安全利益。
其次,中國增加其核武器數量和部署新型的核武器或具有核能力的武器系統,并不是為了追求核優(yōu)勢或霸權,而是為了應對復雜多變的安全環(huán)境和威脅。中國面臨著來自美國和其盟友的強大的常規(guī)和核威懾,以及來自印度等國的潛在的核威脅。
中國需要保持足夠的核反擊能力,以確保其國家主權、安全和發(fā)展利益不受侵犯。中國增加其核武器數量和部署新型的核武器或具有核能力的武器系統,也是為了適應技術進步和軍事變革的要求,以提高其核武器的性能、可靠性和生存能力。這些措施都是合理必要的自衛(wèi)性建設,不構成對任何國家的威脅。
美國呼吁中國參與多邊或雙邊的核軍控對話,并不是出于真誠的合作意愿,而是出于自私的戰(zhàn)略考慮。美國希望通過將中國納入核軍控對話,來限制中國的正當權益,維護美國在核領域的優(yōu)勢地位,轉移美國在導致全球戰(zhàn)略穩(wěn)定惡化中所扮演的負面角色。
希望通過將中國納入核軍控對話,來分化中俄關系,打破中俄在維護全球戰(zhàn)略穩(wěn)定方面所形成的共同立場。然而,這些企圖都是徒勞的,因為中國已經明確表示,不會參與任何形式的三邊或雙邊核軍控對話。
在當前情況下,美國和俄羅斯仍然擁有最多的核武器,應該繼續(xù)履行其作為兩個最大有核國家所應承擔的特殊責任,并且進一步大幅削減其核武器數量,以促進全球核裁軍進程。中國也認為,任何形式的核軍控對話都應該基于各方的共同意愿和相互尊重,而不應該強加于人或以犧牲他國利益為代價。
九國正在部署最新的核武器系統
美國:美國正在開發(fā)新一代陸基戰(zhàn)略導彈(GBSD)、長程反艦導彈(LRASM)、B-21轟炸機等項目,以替換或補充其現有的核力量 。美國還計劃在2023年部署新型空基巡航導彈(LRSO),以增強其對俄羅斯和中國的核威懾能力。
俄羅斯:俄羅斯正在部署新型洲際彈道導彈(如亞爾斯-M和西伯利亞)、潛射彈道導彈(如布拉瓦-M和林納)以及DF-17(如匕首和先鋒)等系統,以增強其核威懾能力 。俄羅斯還在開發(fā)一些前沿的核武器或具有核能力的武器系統,例如海底無人機“波塞冬”、巡航導彈“巴瓦爾”和激光武器“珀塞烏斯”等。
英國:英國在2021年宣布將提高其核彈頭儲存總量的上限,從225枚增加到260枚,并將不再公開披露其可用于作戰(zhàn)的彈頭、部署的彈頭或部署的導彈的數量 。英國還計劃在2024年開始服役新型潛射彈道導彈“三叉戟”D5LE,以替換現有的“三叉戟”D5。
法國:法國在2021年正式啟動第三代核動力彈道導彈核潛艇研制計劃(SNLE 3G),并計劃在2030年代初期服役 。法國還在開發(fā)新型空基巡航導彈“風暴影”(ASMPA),以替換現有的“風暴”(ASMP)。
中國:中國正在大幅擴充其核武庫,衛(wèi)星圖像顯示,包括建造300多個新的導彈發(fā)射井。在新的移動發(fā)射器和一艘潛艇交付之后,預計2021年將有幾十枚新型洲際彈道導彈東風-41部署到現役 。中國還在開發(fā)和部署新型潛射彈道導彈巨浪-3、東風-17常規(guī)彈道導彈和空基巡航導彈等系統,以增加其核力量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印度:印度正在研制新型洲際彈道導彈(如阿格尼-VI)、潛射彈道導彈(如克-4和克-5)以及高超音速武器(如烈火-2和烈火-3)等系統,以提升其核打擊能力 。印度還在開發(fā)新型空基巡航導彈“忍者”(Nirbhay),以替換現有的“布拉莫斯”(BrahMos)。
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正在部署新型短程戰(zhàn)術核武器(如納斯爾)、巡航導彈(如巴布爾和拉伊德)以及潛射巡航導彈(如巴布爾-3)等系統,以應對印度的常規(guī)優(yōu)勢和冷啟動戰(zhàn)略 。巴基斯坦還在開發(fā)新型高超音速武器“沙欣”(Shaheen),以提高其核武器的穿透能力。
朝鮮:朝鮮在2021年展示了新型洲際彈道導彈(如火星-16和火星-17)、潛射彈道導彈(如火星-15和火星-18)以及固體燃料發(fā)動機等技術,表明其核武器計劃仍在進行中 。朝鮮還在開發(fā)新型空基巡航導彈,以增加其核力量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以色列:未公開。
核戰(zhàn)爭危害
核戰(zhàn)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可怕的災難之一,一旦發(fā)生,將會給全球和平與安全帶來災難性的后果。以下是核戰(zhàn)爭爆發(fā)所帶來的危害的一些方面:
人員傷亡:核戰(zhàn)爭爆發(fā)將會造成數百萬甚至數億人的死亡和傷殘,其中包括無辜的平民和兒童。核爆炸產生的高溫、高壓、沖擊波、輻射和火風暴等效應,將會對人體造成嚴重的損傷,甚至直接致命。
核爆炸產生的放射性塵埃和碎片,將會對人體造成長期的影響,包括癌癥、畸形、遺傳缺陷、免疫系統衰竭等。核爆炸還會引發(fā)大規(guī)模的難民潮和人道主義危機,給救援工作帶來巨大的困難。
環(huán)境污染:核戰(zhàn)爭爆發(fā)將會造成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和生態(tài)破壞,影響全球氣候和生物多樣性。核爆炸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將會通過大氣、水流、食物鏈等途徑傳播到全球各地,對土壤、水源、植物、動物等造成污染。
核爆炸還會引起大量的黑煙和灰塵升入高空,形成所謂的“核冬天”效應,即阻擋太陽光線,導致全球溫度降低,影響農業(yè)生產和生態(tài)系統的平衡。核爆炸還會引發(fā)一系列的自然災害,如地震、海嘯、火山爆發(fā)等,造成更多的損失和危害。
社會動蕩:核戰(zhàn)爭爆發(fā)將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動蕩和政治危機,影響全球秩序和穩(wěn)定。核戰(zhàn)爭將會破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導致交通、通訊、能源、醫(yī)療等系統的癱瘓。
核戰(zhàn)爭還會引發(fā)恐慌、暴亂、搶劫、暴力等社會問題,威脅到人們的安全和財產。核戰(zhàn)爭還會導致國際關系的惡化和緊張,引發(fā)更多的沖突和對抗,甚至可能引發(fā)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
本文總結
不僅美國害怕,事實上所有人都在害怕核戰(zhàn)爭的爆發(fā),核戰(zhàn)爭是人類不能承受的災難,一旦發(fā)生,將會給全球和平與安全帶來災難性的后果。因此,我們應該共同努力,推動核裁軍和不擴散進程,防止核武器的擴散和使用,維護全球戰(zhàn)略穩(wěn)定和人類文明進步。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