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小學生在校內遭碾壓致死的慘劇還沒有完全淡出輿論,廣西南寧的“奔馳在操場倒車險撞人”一幕卻又被罵上熱搜。據(jù)學生家長反映,當時正值放學時間,操場邊上突然倒出一輛奔馳轎車,險些撞到奔跑的學生。就此有媒體向當?shù)亟逃趾藢崳逃止ぷ魅藛T回應稱:“相關部門正在核實中?!?/p>
或許是因為武漢小學生在校內遭碾壓致死的影響,輿論層面都不等教育局給出核實就已經開始罵上了。最典型的是:“腿斷了嗎?在學校操場走幾步能死嗎?非要在學生活動場地附近開車?”這還不算完,還有:學校操場里怎么能進車?是誰給開的綠燈?難道是領導的車?
【資料圖】
更有甚者,因為保安在緊急拉開險被撞到的學生后呵斥了一句“看著車”,直接就開始杠上了。邏輯是:為什么呵斥的是學生?難道在校園里學生都不能在操場自由地跑了?而且還眼尖地看到拉起的隔離繩,并反問,難道拉起那根繩子就可以免責了?
一定程度上,雖然這一系列反問帶有杠的意思,但是情緒之外,卻是希望那句“看著車”變成“看著人”。而追根究底地講,就是希望悲劇不再上演。畢竟武漢小學生在校內遭碾壓致死一事從發(fā)生到現(xiàn)在還沒有滿一個月。
另外不夸張地講,奔馳車也是引爆輿論的一個關鍵點,因為就輿論想象來講,會天然地認為,能把車開進校園,并且開的還是奔馳車,那么車主或多或少會被“校領導化”,也就是車主不是校領導,也必定會跟校領導有關系。
當然具體是不是這樣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車確實開進了校園,而且是險些出事。對此,輿論層面也有人站出來強調,既然已經拉了隔離的繩子,保安也全程指揮,并且還要防著來回奔跑的學生,學校方面能做到這樣已經不錯了,所以不能混為一談。
這種說法好像是在為校方辯護,其實是站在實際情況的立場上說事。因為從視頻中來看,好像校門就在操場邊上。也就是說,校內人員的車好像要想出入,也只能經過操場邊。對此很多人發(fā)問這是什么“神仙設計”,意思操場怎么能離校門這么近。
怎么說呢?如果追問“神仙設計”的問題,那么十之八九這應該是個老校址,起碼應該是前二十年的設計思路,也就是沒太考慮人車分流的問題(過去車少)。因為以當前學校的設計來講,基本上地下停車場已經是標配了,所以是不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
但即便如此,出現(xiàn)“奔馳在操場倒車險撞人”的一幕也不是說就可以不當回事了。因為當前的現(xiàn)實是,開車進出確實存在安全隱患,如此之下,就算輿論層面的謾罵指向不一定準確,但是已經出現(xiàn)重大隱患,那么校方就應該重視起來。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種輿論層面的“情緒”完全是因為系列事件的影響。坦白說,我們不否認這種觀點,但是從現(xiàn)實的角度來講,學校在人車分流上做好安全工作總是沒錯的,過去之所以不重視,除了因為還沒有付出沉重的代價,主要是人們的意識還沒有提上來。
舉個不太恰當?shù)悄苷f明問題的例子就是,在裹腳的時代,沒有人認為裹腳有問題,但是隨著社會的演進,裹腳最終被認定為糟粕,不僅要拋棄更要批判。同樣的,不能因為過去人們對學校的人車分流問題不重視,就覺得現(xiàn)在突然重視了是矯情,是大鳴大放。
所以,說回廣西南寧的“奔馳在操場倒車險撞人”一幕,無論當?shù)亟逃趾藢嵑笕绾谓忉專脊烙嫊趯W生安全為首要問題進行處理。這種處理倒不一定是問責誰,嚴懲誰,而是對于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會著手去解決和處理。
而從這個意義上再去看輿論層面的群情激憤,就算群情激憤中理性的比重很小,但是也要盡量去理解,因為人們只是希望悲劇不再上演。畢竟誰都清楚,不管是誰家的孩子被撞了,都也意味著同時毀掉兩個家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