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多點在看防失聯(lián)
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組織與單位
最近福島計劃排放核廢水引來極大關注。打算寫文章解釋一下這個事情,查找資料時卻發(fā)現(xiàn)很多中文報道存在各種混淆,例如把福島核電站發(fā)生事故時的放射性物質泄漏和如今計劃排放處理過的核廢水混為一談,又比如把高劑量核輻射暴露下的健康威脅和核廢水排放直接等同。
(資料圖片)
諸如此類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的混淆,讓我覺得在介紹福島核廢水排放問題前,需要把一些基本概念與事實理一下。
1. 不要把過去的核泄漏與如今的核廢水排放混淆
下面這個動圖或該動圖的截圖在很多介紹福島核廢水排放的文章中出現(xiàn):
該圖顯示了福島排放出來的放射物銫137以極快的速度向外擴散,最后整個大洋都被覆蓋:
像國內有媒體在報道福島計劃排放核廢水時,用了這些圖再配上這樣的描述:
讓人覺得如今福島要排放核廢水,會把整個太平洋都污染了。但上述圖片其實是2012年時德國海洋科學研究所模擬2011年3月福島核泄漏時大量放射物進入太平洋后,會以怎么樣的速度被稀釋。
注意兩個關鍵點,第一,圖片以及德國海洋科學研究所的結論,都是針對2011年3月福島核電站因海嘯發(fā)生事故時,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進入太平洋的情況,與如今福島計劃排放經過處理的核廢水沒有任何關系。
一個證據(jù),圖中提到銫137,這是福島發(fā)生核泄漏時大量進入太平洋的一種放射性物質,但如今福島計劃的核廢水排放,經過一個叫ALPS的系統(tǒng)處理過的核反應冷卻水。銫137就在ALPS能移除的62種放射性物質之一。實際排放的廢水,都是ALPS處理后,所有60多種放射性物質——包括銫137在內,必須符合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推薦的排放標準。怎么可能出現(xiàn)圖中那種大量銫137進入海洋呢?
第二,此類報道還忽視了原研究中最重要的結論:盡管福島當時有大劑量的放射性物質進入太平洋,卻被迅速稀釋。像上面提到的報道說“10年蔓延到全球海域”,其實原文中說的是福島核泄漏6-9年后,當初釋放的放射性物質將平均散到了整個太平洋,經過這種稀釋,造成的放射性物質“波”峰值就會下降到和福島事故前(背景值)的兩倍以下。
當然,如此大量的放射性物質進入環(huán)境絕非好事,但也應注意在太平洋的稀釋作用下,說什么影響魚類遷徙、遠洋漁業(yè)等等,未免過于危言聳聽。實際上如今早已到了上述圖里模擬的福島核泄漏10年后的時間點了,太平洋漁業(yè)被毀了嗎?
而且還是要強調,上述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到太平洋是2011年福島核電站發(fā)生事故時的情況,不是現(xiàn)在公眾關注的福島要排放的經過處理的核廢水!拿這樣的圖做現(xiàn)在核廢水排放的報道、介紹,不加任何澄清,完全屬于”照騙“。
2. 警惕輻射危害、半衰期介紹的偷工減料
很多福島計劃排放核廢水的報道中都會醒目地介紹核輻射的危害,以及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長,等于長期存在。
甚至大部分時候智商還在線的科普號也會寫:
輻射,準確的說是電離輻射(微波爐、手機信號等也是輻射,但它們都不是電離輻射,不會造成機體傷害),是有可能造成上述損害。也確實沒有絕對安全的輻射劑量。但電離輻射是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接受的,因此也有背景輻射的概念,也意味著討論輻射的危害不能離開具體輻射量。
其實吃根香蕉都是會攝入放射性物質(香蕉屬于經典的有放射性食品):
不說明白福島核廢水排放實際會帶來的輻射量,就說輻射有多大危害,不是提供全面的信息,甚至可以說等于沒有提供任何有意義的信息。
舉個例子,2012年美國西海岸就通過銫137與銫134含量確定一些金槍魚來自遷徙過程中經過福島,帶上了福島核事故泄漏出來的放射性物質。這些魚的放射性物質含量高于背景值,可是遠遠低于安全攝入值,完全不影響食品安全。其實,這些放射性物質含量只是幫助研究人員明確金槍魚的遷徙路線。
同理還有半衰期的介紹,一些文章說福島排放的放射性元素碳14半衰期長達5730年,要五千多年才會衰減一半,會是長期污染。
是否構成污染得先看量,不是先看半衰期?,F(xiàn)代考古學的重要技術碳14鑒年法,就是利用生命體都含有碳14,活著的時候由于與外界存在物質交換,碳14含量穩(wěn)定,死亡后會出現(xiàn)碳14衰減,來推測包括木乃伊在內的年代時間??偛荒苷f因為人體內含有碳14,就說我們都被輻射污染了或者我們都是污染源吧?
不說福島排放核廢水具體會排出哪些放射性物質以及排放量會是多少,就開始說半衰期、輻射會導致癌癥等等,屬于本末倒置,最后也只會混淆視聽。
日本根據(jù)聯(lián)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設計的方法,測算現(xiàn)在福島計劃排放處理后的核廢水,對日本本國每個人的影響不超過自然背景輻射的十萬分之一(距離排放點最近的日本是受影響最大的地方):
當然,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多出一點輻射都是很大的問題,雖然嚴格執(zhí)行這一點意味著這些人恐怕沒法拍X光片,甚至都吃不了香蕉(一根香蕉的輻射量約為每年自然背景的兩萬分之一,是福島核廢水排放對日本當?shù)鼐用裼绊懙奈灞叮?,但這畢竟是個人自由??墒窍蚬娊榻B核廢水排放一事時,不該忽略這些基本信息。
3. 不要混淆未經處理的核廢水與處理過的核廢水
另一個在當下福島核廢水排放問題中被忽略的關鍵信息:如今想排放入海的是經過處理的核廢水。
有些文章介紹日本計劃排放核廢水,煞有介事說以前福島泄漏出來的銫137傳播到美國都能監(jiān)測到,鈷60危害多大,碳14半衰期多長等等。此類介紹多少屬于驢唇不對馬嘴。
2011年時由于核反應堆需不斷灌水冷卻,產生大量污水,當時存儲空間又不夠,東電直接將污水里污染程度相對低一些的排放入海(4月排放11.5萬噸,5月排放30萬噸)。這確實很有爭議,因為那些廢水的放射性超過國際排放標準,也存在如今不少報道里提到的銫137,碘131等放射性物質。
但如今 日本計劃排放的是經過ALPS處理,移除 62種放射性元素(使其含量大幅降低)的 核廢水 。ALPS沒法移除的放射性元素就兩個碳14和氚。即便如此,廢水排放的標準是用ALPS把廢水處理到除氚以外所有放射性物質的總和達到排放標準,再做100倍以上的稀釋,讓氚含量也降到排放標準的四十分之一以下后再排放(碳14是標準的千分之一以下)。
這種情況下再用2011年時排放廢水里含有什么放射性元素來敘事,只是誤導。
關于ALPS核廢水處理,很多報道中還有一個極具誤導性的說法,那就是經過ALPS處理仍有70%的廢水放射性物質超標,言下之意似乎是排放廢水中大量會是超標排放。但事實是只有處理達標后才會進入待排放的序列,目前已經達標的是30%,剩下的會再次用ALPS處理,而且數(shù)據(jù)顯示超標的廢水再度通過ALPS移除放射性物質,將大幅降低放射性元素殘余,能符合排放標準。
另外,中文報道普遍稱130萬噸核廢水將排放入海,也不準確,130萬噸是福島存儲的廢水總量,實際每年計劃排放不超過500噸,總的廢水是在福島核電站整個清理周期內(未來30-40年)排放掉,并非一次清空。
4.探討核廢水問題需基于事實
作為日本的海上鄰居,中國和其它國家一樣,有權要求日本在福島核電站的后續(xù)處理——包括核廢水排放,做到公開透明,盡量減少對包括海洋環(huán)境在內的安全威脅。
但是,探討福島核電站的處理應基于事實。關于核廢水的排放,無論是日本政府,還是福島核電站管理運營方東京電力(東電),以及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都公布有大量的材料,可供包括中國媒體在內的所有人查詢。
當然,我們可以質疑東電與日本存在利益沖突,可以質疑日本關于核廢水排放的估計是否過于樂觀。但是,質疑不該是忽略基本事實,把明顯混淆概念甚至是陰謀論的東西拿出來灌輸給國民。
而且,如果對東電、日本充滿懷疑,也可以參考IAEA的意見。IAEA審核福島核廢水排放方案的國際專家組里還有中國的代表。如果對福島核廢水排放計劃充滿疑慮,媒體為什么不去向這位在IAEA工作組,有第一線資料與經驗的中國專家求證?
如果不斷用各種誤導性質甚至是錯誤的信息來回應民眾對環(huán)境安全的擔憂,那么還沒等福島排放核廢水,我們自己的信息空間就先被污染了。
我理解很多人對福島要排放核廢水極為關心,這個話題涉及到排放的廢水到底有多少危害,是如何排放,以及是否有國際監(jiān)督等多個方面。本篇文章只是指出一些探討核廢水排放前我們需要厘清的,在中文報道中極為常見的誤導或混淆,具體核廢水的問題,之后會另外撰文發(fā)布,敬請關注。
訂閱關注防失聯(lián)
也別忘了備用號
參考資料
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1748-9326/7/3/034004#Acknowledgments
https://www.fisheries.noaa.gov/west-coast/science-data/fukushima-radiation-us-west-coast-tuna
https://www.meti.go.jp/english/earthquake/nuclear/decommissioning/pdf/202104_bp_breifing.pdf
原創(chuàng)不易 贊賞隨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