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阿姨在包粽子。(孫肖 許天長 攝)
中國人對節(jié)日的浪漫,常常會通過不同的食物來表達。
每到仲夏端午節(jié)前夕,北侖柴橋蘆北社區(qū)的胡安琴家中就會粽葉飄香,她開始忙著包粽子、送粽子,這樣忙碌的節(jié)奏要持續(xù)到端午前一天,而這一干就是11年。
(資料圖片)
這不,今年的送粽子行動又開始了,不過昨天比較特別,她送出了自己包的第60001個粽子。
“十一個年頭了,你每年都給我送粽子,難為你每年都記得,阿琴的粽子味道贊足嘞!”今年90歲的王瑞鑫大爺就住在胡安琴家樓上,每到端午節(jié)前夕,胡安琴會把今年包的第一份粽子送往王瑞鑫家。而收到她粽子的不僅僅是周圍的街坊鄰里,還有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孤寡老人和老兵群體。
“大家都是鄉(xiāng)鄰,有的人家工作忙沒空包粽子,有的人家不會包粽子。他們愛吃我做的粽子,我也很開心?!焙睬俑嬖V記者,從上周末開始,她已經(jīng)先后采買了150多公斤糯米、各類包粽子用的輔料。據(jù)街坊鄰居介紹,胡安琴是個樂天派,待人熱情,樂于助人,每年端午節(jié)前都會義務(wù)給街坊鄰居包粽子,每家少則幾十只,多則數(shù)百只,豆沙、赤豆、蜜棗等各種餡都有。
胡安琴包粽子很有一手,不但包的樣子精美,而且速度也很快。只見她雙手將粽子葉卷成漏斗狀后,用勺子舀入適量糯米,然后將糯米充滿壓實,再用細繩打個結(jié),動作麻利優(yōu)美。一張張翠綠的粽葉在胡阿姨手中翩翩起舞,忽而四四方方,有棱有角;忽而又一頭尖尖,好似龍角,一個個有模有樣的粽子陸續(xù)誕生。剛包好的粽子,碧綠碧綠的,看著十分誘人。
胡阿姨包的粽子。(孫肖 許天長 攝)
除了傳統(tǒng)的粽子,胡安琴還會包上幾個“抱子粽”“筆架粽”“狗頭粽”等?!拔野簿蛨D個稀奇,這都是老底子的手藝了,送給小朋友,他們瞧著喜歡?!焙睬僮院赖卣故局膫鹘y(tǒng)工藝,并表示一天里最多能包600個粽子,每年基本定量是做6000個粽子。
“包粽子是體力活,一天下來腰酸背痛,但她從來不聲張。”胡安琴的老伴李杰靜告訴記者,為了能讓妻子輕松點,他現(xiàn)在也開始幫忙給她打下手。胡安琴笑著說:“老公一起幫忙,輕松不少,也讓這件事變得更有意義。”
蘆北社區(qū)一居民說,鄰居們收到的不僅僅是胡阿姨的粽子,更是一份鄰里情。
記者 孫肖 許天長 通訊員 葉晶晶 鄔銀燕
關(guān)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