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原標題:房山區(qū)史家營中心小學留守人員
失聯(lián)四天堅守校園 拆梯當柴展開自救
留守人員拆掉木梯生火做飯,最終堅持到武警官兵送來物資
受強降雨影響,位于北京市房山區(qū)史家營鄉(xiāng)柳林水村、百花山腳下的史家營中心小學,從7月30日起斷水、斷電、斷網(wǎng)。在救助了隔壁飯莊12人后,學校與外界失去聯(lián)系長達四天。期間,學校值守的5個人將梯子拆了當柴火燒水喝,靠泡面和冰箱里存留的饅頭填肚子。即便如此,值守人員還保證每天巡視校園、排除隱患。在與救援人員取得聯(lián)系后,學校作為臨時安置點,接待了300名武警官兵臨時駐扎……目前,學校與外界重新建立聯(lián)系后,堅守的人員已成立學校救援先鋒小隊、運輸先鋒小隊,將繼續(xù)清理淤泥并搶修設備,為后期開學做好準備。
“我們這一樓被淹了,出不去了,快來幫幫我們!”7月29日晚上11點多,正在學校值守巡視的史家營中心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錦輝接到學校旁邊飯莊的求救電話。“我們學校的地勢較高,飯莊在學校下面,就在河道邊上。”張錦輝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暴雨驟降導致河道水位急劇上升,飯莊在很短的時間內水就從腳脖子漲到了腰間,且還在不斷上漲。當時,飯莊內有9名工作人員和4名自來蘇州的滯留旅客,都被困在二樓。
收到求救后,張錦輝和飯莊確定了脫困點位,并叫上當天值守在學校的房山區(qū)史家營鄉(xiāng)教育助理、幼兒園園長王剛和學校的兩名安保人員、一名食堂師傅幫忙,讓飯莊被困的12人蹬著椅子借助飯莊與學校連接的矮墻轉移到了學校的安全地帶。隨后,學校臨時收拾出幾間宿舍將被救12人安置了下來。
7月30日凌晨開始,學校通訊中斷,電燈也忽明忽暗。王剛立即向鄉(xiāng)政府報告學校目前情況及收留12名滯留人員情況;張錦輝借助教委局域網(wǎng)微弱的信號與學校班子成員聯(lián)系,告知學校目前情況,叮囑安排后續(xù)工作。之后二人來不及與家人聯(lián)系就斷網(wǎng)、斷電、斷路,徹底與外界失聯(lián)。
“我們從學校里能看到外面的路都被沖毀了,洪水也蔓延上來,知道我們出不去,外面的人也進不來,信號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恢復,只能先自己想辦法自救。”張錦輝告訴北青報記者,學校日常是電火做飯,斷電后,幾人便在周邊找了一些磚頭,搭了一個簡易灶臺,打算生火做飯。“我們之前從來都沒用過這種方法,也沒有儲備干柴,就將暑期施工隊留下的木質梯子拆了當柴火燒。”回憶起那幾天的情景,張錦輝說道,因柴火不夠旺,簡易灶臺只夠將水燒開。他們就將冰箱里儲存的饅頭拿出來用熱水簡單蒸一下,更多的是吃校內儲存的泡面。
8月2日,徒步上山送衛(wèi)星電話的消防救援小分隊抵達了學校。與外界失聯(lián)四天后,學校剩余的水及糧食已經(jīng)所剩無幾。王剛便和張錦輝商議,需要盡快想辦法與外界聯(lián)系進行自救。二人決定,由王剛繼續(xù)留守,張錦輝下山匯報情況并安排工作,同時組織男教師上山送糧。隨后,他們兵分兩路行動,王剛繼續(xù)帶隊堅守,同時想辦法與鄉(xiāng)政府取得聯(lián)系。張錦輝則跟隨消防救援小分隊從學校停車場后墻翻越,沿原始森林、村莊內部沖毀的古路、陡峭泥濘的斷路,翻山越嶺三個半小時,徒步10余公里,終于走到賈峪口搭乘消防救援車輛下山。當晚10點鐘,已經(jīng)雙腳磨出血泡的張錦輝終于找到有信號的地方,打出了平安電話。
8月3日,武警官兵徒步上山為學校送去了物資。學校也作為史家營鄉(xiāng)臨時安置點,已接待300名武警官兵臨時駐扎。“目前我們學校吃飯、喝水這些物資都有了。但通過這幾天的巡視,學校的供水機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壞,之后還得想辦法搶修。”張錦輝說,目前已集結完成學校救援先鋒小隊和運輸先鋒小隊,下一步將帶領大家繼續(xù)清理淤泥、搶修設備,以保證正常供水,為后續(xù)的開學做好準備。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