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在大運會和暑期游的雙重加熱下,成都異常火爆,熊貓、川菜、變臉、茶館……這些成都“顯眼包”代表頻頻刷屏各大網(wǎng)站,于是,“去成都的街頭走一走”成為“旅游特種兵”們的新目標(biāo)。
既然來到了成都,火鍋串串不能不吃,大熊貓不能不約,川劇變臉不能不看,茶館更是不能不泡……
成都的茶館,盛名在外。論數(shù)量,3萬多家茶館,放眼全球,沒有一座城市能和成都匹敵,只要走進(jìn)成都的街頭,你就能看到,街邊的茶館絕不比飯館少,要說整個成都就是中國最大的茶館也不為過。
(資料圖片)
論氛圍,更是獨樹一幟的,隨便走進(jìn)一家茶館,聽著聲聲軟綿的成都話,感受撲面而來的鮮活煙火氣——嘈雜的人聲中,人們癱坐在竹椅上,慵慵懶懶,或看戲聽評書,或嗑瓜子擺龍門陣,或搓麻將打撲克,或采耳泡腳……一邊喝茶,一邊享受,爽翻,安逸得板。
這種閑適與安逸,伴隨茶香四溢,飄向成都街頭巷尾,浸潤出與眾不同的城市畫風(fēng),讓人忍不住停下腳去探索。
成都,茶都一座泡在茶館里的城市
打開成都地圖,輸入“茶館”,回車檢索,你會發(fā)現(xiàn),密密麻麻的紅色圓點星羅棋布,遍布成都的大街小巷,讓人看花了眼,是的,成都被茶館包圍了。
與其說茶館開在了成都,倒不如說成都本就泡在茶館里。
隨便走在成都的哪條街上,不出百步,必會閃現(xiàn)出一座茶館,在深巷里、公園里、鬧市區(qū),都能看到成都人喝茶的身影。而被人們熟知的茶館也不少,彭鎮(zhèn)的觀音閣老茶館、人民公園的鶴鳴茶館、春熙路上的大慈茶社……個個人氣爆棚,用“一城居民半茶客”來概括,再合適不過了。
其實泡茶館,是成都人延續(xù)了很久的生活習(xí)慣。在《成都通覽》中就有記載,在清末成都516條街巷中,就分布著454家茶館,幾乎每條街巷都有茶館存在。發(fā)展至今,現(xiàn)在的成都城內(nèi)已有3萬多家茶館。一代代成都人,就這樣在茶館里泡著泡著,把成都泡成了名副其實的“茶都”。
成都人泡茶館,大多時候是邊喝邊耍。“?!?,即玩的意思。要問成都人茶館里有啥子好耍的?他會說:想咋耍就咋耍。一個人可以讀書看報,兩個人可以下棋對弈,三個人可以斗地主,四個人剛好湊一桌成麻……
不愛耍的還可以擺哈龍門陣,不管是熟人還是陌生人,只要坐在一起,就可以聊聊家長里短,天下大事,就比如前段時間大運會在成都舉辦,那街頭巷尾的討論中不時能聽到這樣的話:“大運會這么快就閉幕咯,我們的娃娃好爭氣,金牌和獎牌數(shù)量排名第一哦?!薄皩ε叮]幕那天也是立秋哦,難怪這哈兒的風(fēng)冷颼颼的?!薄奥犝f最近大運會‘英語培訓(xùn)手冊’很火嘛,你學(xué)會了嗎?”“哈嘍,古德拜,三克油,掃二瑞,搜意斯……”
這不,成都茶館的公共空間屬性就體現(xiàn)在這了。對于許多老成都人來說,茶館不僅是歇腳、消磨時光的好去處,同時也是社交的主場所、國際局勢“大論壇”,朋友聚會、沖殼子、談生意、打聽事情……都可以在茶館里進(jìn)行。茶館對于成都人的重要性,宛如咖啡館之于上海人,而喝茶對于成都人來說,是和吃飯一樣重要的。
以食為樂的成都人,在喝茶上也自成一派。紫銅茶壺、景瓷蓋碗、帶柄玻璃杯,白瓷青花杯、老式保溫瓶是標(biāo)配,再高檔些的,還有專業(yè)的長嘴壺表演。
在擁擠的茶堂中,用長嘴壺給客人摻茶添水非常便利,不過現(xiàn)在的長嘴壺多用在茶藝表演中。
不過蓋碗茶卻是成都茶館里最常見的,它是茶蓋、茶碗、茶托三件套齊全的蓋碗茶。滾燙的開水注入蓋碗時,碗中的茶葉翻滾跳躍,茶香瞬間撲鼻,然后悠悠地端起茶碗,吹涼、吸入、吞下,一氣呵成,有格又有味,盡顯成都人閑適、安逸的生活態(tài)度
如果要問其中的茶滋味如何?還得去川蜀大地的茶山深處去尋找答案。
川蜀好山水
川茶好滋味
“九天開出一成都,千門萬戶入畫圖?!钡靥?strong>四川盆地中心的成都,自古便是民豐物阜的天府之國。
龍門山與龍泉山“兩山夾一原”的格局,而加上都江堰馴服了狂野兇猛的岷江水,盆地北部的秦嶺-大巴山脈又將冷空氣阻擋在外,此外還有南來的印度洋暖濕氣流深入盆地,與這里的河流湖泊,共同為這片土地提供四季宜人的氣候。
這里的天是溫和的,土地是滋潤的,而四川盆地與山地的過渡地帶,是茶樹最為理想的生長之所。因此,這里是茶的故鄉(xiāng),也是世界上最早種植茶、最早買賣茶葉的地方。
從天空俯瞰,四川盆地就像一個大茶碗,成都平原就在茶碗的中心,來自四周山地的好茶,皆落入碗中,成就了成都這碗回味無窮的茶。
成都茶館里,最常見的莫過于川茶了。茉莉花茶代表——“三花茶”征服了一眾茶客;綠茶蒙頂甘露、峨眉山茶、米倉山茶、宜賓早茶、納溪早茶鮮爽有味;黃茶中的佼佼者蒙頂黃芽、廣元黃茶鮮嫩甘醇;還有西路邊茶、雅安藏茶等黑茶代表,增添陳醇口感;更有川紅工夫帶來香甜滋味。
成都人硬是愛慘了茉莉花茶,這是眾所周知的。在成都泡茶館的悠閑時光,不能少了老成都最熟悉的三花茶。三花茶里,茶與茉莉花雜糅一起,相互激發(fā)彼此的味道,幽幽的茶香、香濃的茉莉花氣,像極了成都的生活,令人感到踏實、自在。
“揚(yáng)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在雅安的蒙頂山上,有著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茶園,生長在這里的老川茶群體種色、香、味、形獨具一格,卷曲型綠茶代表之一的蒙頂甘露香氣馥郁、回味甘甜;芽形黃茶的代表之一的蒙頂黃芽花香幽長、鮮醇回甘,都堪稱一絕。
峨眉山,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因地處“華西雨屏”地帶,常年雨水充沛,且山區(qū)多云霧,氣溫垂直變化明顯,適宜茶樹生長,產(chǎn)自這里的峨眉綠茶色翠形秀,清香馥郁。此外,保留了茉莉干花在茶中的碧潭飄雪,香氣清幽高雅,茶香花香融為一體,迷倒了不少茶客。
位于廣元旺蒼縣的米倉山,屬于四川盆地北部的高寒山區(qū)向南部中低山區(qū)過渡地帶,這里垂直氣候明顯,晝夜溫差大,十分適合茶樹內(nèi)含物質(zhì)的積累,因此,來自米倉山的茶,香氣沁香持久,滋味鮮醇濃甘。產(chǎn)自這里的廣元黃茶,色澤金黃,湯色鵝黃剔透,香氣悠長,滋味鮮爽甘甜,也是黃茶中的新貴。
在川南的瀘州、宜賓,每年春天,這兩地的茶總是早早醒來,搶“鮮”出發(fā)。瀘州納溪早茶,和宜賓早茶的鮮美,憑借一個“早”字,最早在2月就有新茶入杯,帶來最新鮮的春茶滋味,總能撥動老茶客的心。
而宜賓還有一味紅茶代表:川紅工夫,它是上世紀(jì)50年代才創(chuàng)制的一款工夫紅茶,采用老川茶群體種作為原料制成的川紅工夫,品質(zhì)優(yōu)異、緊細(xì)秀麗、香氣濃郁,似有花果或橘糖的香氣,十分出眾,堪稱中國工夫紅茶的后起之秀。
產(chǎn)自雅安的南路邊茶,又稱“雅安藏茶”,代表品種有康磚、金尖等,主要銷往康巴、西藏等地區(qū);來自灌縣(現(xiàn)都江堰市)、北川一帶的邊銷茶,便是“西路邊茶”,它們統(tǒng)稱“四川邊茶”,是中國黑茶中重要的一支,紅濃陳醇的特點非常鮮明,令人回味無窮。
在川蜀大地山山水水的滋養(yǎng)下,這片富饒的土地,不僅孕育了川茶的千滋百味,也成就了成都人的饕餮盛宴。如果你想真正了解成都,喝完手里的茶,還得鉆進(jìn)成都街頭,把好吃的掃一遍。
大運會英語金句:
If you don"t eat hot pot, you eat kaojiang
成都真好吃,這是全國人民的共識。也是大運會期間來到成都的各國選手的共識,賽場上是對手,賽場下是飯友。
作為大名鼎鼎的世界美食之都,成都人可是有著不少看家本領(lǐng):火鍋、串串、冒菜、老媽蹄花、老媽兔頭、缽缽雞、豆湯飯、狼牙土豆、冰粉……一個月內(nèi)吃遍成都,可以每天都不重樣。
沸騰的火鍋,咕咚咕咚,就像成都人的生活,熱鬧又包容。鴨血、毛肚、肥腸、腦花、鵝腸、牛肉……猶如來參加大運會的優(yōu)秀選手,都能在一鍋之中煮出不同滋味;鮮香、麻辣、軟糯、爽脆……各種口感挑逗著食客們的味蕾,再蘸上香油底料,一口下去,口水直流,快樂滿格。
或者拿上號碼牌,在街邊毫不起眼蒼蠅館子前排起長隊,點上缽缽雞、老媽蹄花、芋兒雞、回鍋肉、豆花肥腸……
對了,必須得加上一大盆米飯,先來幾口蹄花湯潤潤口,再從盆底舀一勺裹著湯汁的嫩豆花,帶著上層的肥腸一起蓋在米飯上,快速扒拉沾滿了湯汁的米飯入口,一下就能干掉半碗飯。再用同樣的辦法,在米飯上蓋上一層回鍋肉和蒜苗,澆上肉汁,又一口氣吃下半碗飯。
吃得不夠癮?走到路邊的小吃攤前,買上一份狼牙土豆、一份冰粉、一份涼糕,邊走邊吃,一口麻辣脆嫩的土豆下肚,趕緊續(xù)上一口涼涼甜甜的冰粉或軟糯香甜的涼糕,這冰火兩重天的感受,讓人欲罷不能。
這些還不滿足,那就必須按照大運會英語金句來:If you don"t eat hot pot, you eat kaojiang.(“不吃火鍋,就吃Kaojiang”坐過成都地鐵的人,都聽說過這句話,就連參加大運會的外國選手們也被洗腦了。)
外國運動員融入成都生活。 動圖1/掌聞視訊,動圖2/民間發(fā)現(xiàn)被大自然厚愛著的成都人,天生便有著會吃、會喝、會享受的浪漫性格,他們在這座城市里,把日子過得如喝茶般舒服,如吃火鍋般熱鬧,閑適安逸又自在包容,讓人向往。
每當(dāng)走進(jìn)成都,總愛沉浸在這里的街頭巷尾,喝喝茶,吃吃飯,不經(jīng)意時光便流逝了。而每次要離開時,又挺著快被撐破了的肚皮說:成都,我一定會回來的。
文|石梅
編輯|歐寒天石梅
圖片編輯|王家樂
策劃、審稿|歐寒天
設(shè)計|東子
封圖、頭圖| 視覺中國
參考資料
《中國茶經(jīng)》2011版
本文系【地道尋茶記】原創(chuàng)內(nèi)容
未經(jīng)賬號授權(quán),禁止隨意轉(zhuǎn)載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