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2日的一場雷陣雨中,朝陽區(qū)曙光里19號樓前的老年活動站的房頂塌了,萬幸沒傷著人。一周以來,居民望著窗外未來得及處理的事故現場,聯(lián)想到自家房子漏雨或陽臺開裂,感到惴惴不安。有居民說,老年活動站和居民樓是同時期建設的。由于涉及央屬產權單位,在近幾年老舊小區(qū)改造中“掉隊”了。眼瞅著周圍其他居民樓都重新鋪設了防水層、保溫層,有了各類修繕的措施,居民們希望老年活動站的問題能引起產權單位的重視,盡快給老樓做一次安全鑒定,為居民排除房屋安全隱患,解決漏雨難題。
曙光里19號樓居民家里的陽臺墻壁開裂,裂縫已經透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平房頂上的窟窿讓居民重視起老樓的安全隱患。
7月22日的一場雨導致曙光里19號樓前的老年活動站房頂坍塌。
探訪
“原來房子漏雨真會塌呀”
老年活動站房頂坍塌成了最近小區(qū)居民的一個熱議話題,居民聊天時總愛回憶那天的情景,“原來房子漏雨真會塌呀”“萬幸沒傷人”……居民王女士告訴記者,沒傷人的原因是事發(fā)時間較晚,老年活動站里沒人。更重要的是塌頂子這件事幾天前就引起了大伙兒的警覺。
7月24日,記者來到了曙光里19號樓前,磚石結構的老年活動站是一間占地40余平方米的平房?,F場最顯眼的是掉落在屋內的幾塊長方形水泥板,它們原本是房頂的一部分,如今其中一塊斜倚著墻,其他幾塊落地后砸了個滿屋狼藉。緊貼著石板的是一張桌子,桌上擺著一盤象棋。有下棋的就有觀棋的,石板砸落的位置正是觀棋者最容易扎堆兒的位置。一位居民說,如果當時屋里有人下棋,注意力都在棋盤上,老年人反應又比較慢,后果不堪設想。
“好在是晚上發(fā)生的事情,屋里沒人。”居民回憶,事發(fā)當日晚10點多,天正下著雨,還沒睡的人聽到院里一聲巨響,第二天一早,大家才知道是老年活動站房頂塌了。
“我這一開門,屋里的積水就涌出來,我褲子全濕了。”拿著老年活動站大門鑰匙的,是居民樓的一位樓門長。他告訴記者,幾天前,他就注意到了房頂有隱患,在整理書報的時候,他發(fā)現桌上落了不少黑渣子,這應該是從房頂的防水層掉下來的。“連著幾天我都跟老街坊們說,先別去老年活動站了,有安全隱患,但是沒想到危險來得這么快。”
仰頭看被扯開的房頂,防水層的內部結構瞧得一清二楚,內部的填充物四周多中間少。一位居民指著房頂告訴記者,每逢大雨,房頂都得存不少水,整個房頂好似一個“大碗”。“塌了以后看得更清楚,房頂都壓成了弧線形,真危險。”
講述
老年人關心活動站能否復建
老年活動站房頂坍塌后,發(fā)愁的不僅是老人。在老年活動站的外墻上,安裝著一排電動自行車的充電樁,事發(fā)后老人沒了活動的地方,騎車人沒了充電的地方。
居民張先生說,曙光里19號樓里老年人很多,以前老年活動站里經常很熱鬧。今年夏天不是暴曬就是下雨,家門口就有一個供老人娛樂的室內空間,“夏天有電扇,冬天有暖氣。老伙計們在這里下下棋聊聊天,挺享福的。真怕這個老年活動站以后就沒了。”
記者向屬地街道詢問后續(xù)處置辦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老年活動站用房根據相關各方協(xié)商的結果來看,拆除的可能性比較大,但是最終方案尚未確定。如果最后決定拆除,原址可能會改建成存車處,重新設置充電樁,供廣大居民充電使用。近期社區(qū)也在通過微信群征詢居民的建議,大家可以暢所欲言,街道會參考這些建議并形成最終的方案。
近期降雨不斷,記者從屬地街道了解到,眼下的重點工作是現場處置,防止出現衍生問題。7月28日,老年活動站前建起了鐵皮圍擋,社區(qū)通過微信群、貼告示等方式,提醒廣大居民近期不要靠近,避免發(fā)生危險。
調查
房頂坍塌成了映射隱患的“鏡子”
事發(fā)一周,老年活動站房頂的大窟窿仍讓居民看在眼里、堵在心里。大伙兒的擔心從“一間平房”向居民樓本身轉移,老年活動站成了一面能映射安全隱患的“鏡子”。
有居民告訴記者,老年活動站的用房和居民樓差不多是同一時期的建筑,如果硬要說居民樓的質量和老年活動站一樣不堪,可能太夸張了;但是“塌房”這件事讓大家意識到,年久失修的建筑,安全隱患放任不管,還真有可能出危險。“過去說因為家里漏雨、墻體開裂帶來各種生活不便,頂多是嘆氣,每年雨季時都念叨一下,現在眼前的教訓讓大伙兒開始較真兒了。”
7月29日記者再次來到曙光里19號樓,走訪了一些漏雨的居民家。記者發(fā)現,房頂、陽臺墻面有裂紋是普遍現象,其中有幾戶的情況相對嚴重。
在6單元3層的一戶居民家,只見陽臺與房屋主體銜接的北墻已經出現了一道大裂縫,仔細看這道裂縫已經穿透了墻體,通過這條長長的裂縫能看到墻外的景象了。而在陽臺的南墻上也同樣有一條裂縫。居民告訴記者,過去陽臺漏雨一直是個難題,找人修過但效果甚微。沒辦法,后來自己做了個雨搭子放在防盜窗上,暫時擋住了雨??涩F在擔心的是陽臺垮塌,畢竟墻體都裂通了。“以前這方面的意識不強,自從老年活動站房頂塌了我們就怕了,這隱患還真是隨時都有可能變成險情。”
在11單元頂層的一戶居民家里,居民指著天花板上的一道大縫子直說發(fā)愁。這道裂縫從天花板中間一直裂到了頂角線。順著裂紋的方向看去,頂角線已經不是一條水平線,而是有一處明顯的下凹。居民指著天花板上的裂縫說,現在他最擔心的是樓頂有塌陷變形的趨勢。
走訪多戶居民,都反映墻體有裂紋、房屋尤其是陽臺漏雨等問題。居民說,因為這棟居民樓產權單位性質特殊,很多舊改項目跟市里很難同步。近幾年看著周邊居民樓有的新做防水,有的補了外保溫墻,大伙兒心里有點兒著急。希望老年活動站坍塌的事情能引起產權單位的重視,盡快幫大家排除安全隱患。“因為我們都不是專業(yè)人士,哪些裂縫的背后真有安全隱患根本判斷不了,要是能有個安全鑒定就好了。這幾天北京持續(xù)大雨,可別出更大的險情。”
追問
裂縫的居民樓何時才能修?
記者從屬地街道了解到,曙光里19號樓以及院里的老年活動站建于上世紀80年代,均為曙光電機廠自主管理,未移交社區(qū)。7月24日至7月25日,街道、社區(qū)連續(xù)兩日與產權單位職能科室工作人員到現場查看情況,商討后續(xù)處置事宜。由于房屋建成年代較遠,未查找到相關資料手續(xù),故產權單位傾向拆除此處房屋,拆除后原址可用于社區(qū)公共設施建設。此外,屬地街道于7月25日召開了專題工作會,部署對街道轄區(qū)內老舊房屋安全排查,摸清底數、完善臺賬,并督促產權單位及時維修,保障轄區(qū)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記者注意到,7月28日,對于居民提到的居民樓漏雨、安全隱患等各種問題,屬地街道、社區(qū)工作人員也做了入戶摸排。有居民告訴記者,在7月27日,社區(qū)負責人和居民代表已經到產權單位去協(xié)商居民樓漏雨等安全隱患排查事宜,并得到了產權單位的明確答復。目前產權單位正在向上級單位申請經費,準備對曙光里19號樓做一次安全鑒定,并提到該樓已經被列入了央產老舊小區(qū)改造計劃,之后也會向上級單位提出優(yōu)先改造的申請。由于涉及央屬產權單位,相關經費、計劃的申請還需要一些時間,在此期間,也將盡快拿出應急方案,首先解決房屋漏雨問題,保障居民平安度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