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吳秀才
2023年4月19日,山東科技大學北門發(fā)生了一起無差別行兇案件,在通報中可以看到,此次犯罪事件致使7人受傷,其中一人經(jīng)搶救無效身亡。
在網(wǎng)上爆出的一些脈絡來看,事發(fā)地是在學校的北門,而學生們取快遞,基本都是走那個門,事發(fā)后很多學生都很忐忑,也抱怨快遞點要設在那么遠的地方,既不安全,又不方便學生們取送。
(資料圖)
行兇者是該校一名被開除的學生,起因有說是因為偷電腦被開除,懷恨在心報復學校。;也有人說這名被開除的學生因為性格問題,與舍友不合,而后調換宿舍,又找那個提出意見的學生,用水潑了人家的電腦。再然后又與教導員產(chǎn)生矛盾,發(fā)展到拿刀子的地步,接著就被開除了!
作為一個對犯罪心理學也有過了解的人來說,加上過往接觸的諸多惡性行兇案件,我更傾向于后者的行兇者性格存在問題,與舍友矛盾,繼而把電腦毀壞,而后被校方開除的邏輯。因為很多的犯罪,犯罪者行兇的心理狀態(tài)都是在自己極其“委屈”的狀態(tài)下發(fā)生的。且,這類人的內里都有著孤僻心理,不善于交際,最終釀成重大犯罪的也并不鮮見。最典型的例子,諸如南部邊境身份的那起轟動全國的殺害同學事件。
找出犯罪的因素,根本的點,對預防犯罪是有著根本性的效果,但很遺憾,因為種種的原因,很多事件發(fā)生后,民眾能看到的也只有哪里發(fā)生了什么,具體的惡根本看不到!
最離譜的是,從網(wǎng)上透出的線索來看,這起悲劇其實早就有預兆,開頭那個抱怨快遞的學生也說了,事發(fā)前就有人知道有人要行兇,且持此說法的不僅僅只有一人:
而在一張被無數(shù)人轉發(fā)的圖片來看,也印證了這個說辭的真實性. 假如不是PS的話,可以看到,下面這個圖片是4月7日,而行兇時間為4月19日。而早在4月7日,在圖片的聊天中就可以看到有人呼吁大家千萬不要出校門,有人要報復學校!
那么一個疑問就出現(xiàn)了,既然都知道有人要行兇,已經(jīng)給學校下最后通牒了,學校的領導又在想些什么呢?你們已經(jīng)收到“死亡威脅”了,是的你們出行都沒事,但沒考慮學校的學生嗎?
再不濟,報警不是更能消除這個隱患嗎?能說出先報復學校,再自殺的話語,這已經(jīng)涉及恐嚇了。再不濟,不是還有個尋釁滋事嗎?
換句話說,這是一起明知道會發(fā)生犯罪而又沒能避免的悲劇,那七個受傷的,包括無辜丟掉性命的,其實很虧!這個不幸罹難的有什么錯,他又憑什么要替學校迎接別人的報復!
近幾年校園的悲劇發(fā)生的次數(shù)其實不少,搜索山科大類似的犯罪并不是第一次。悲劇發(fā)生后,可以看到學校的安保都有加強,在當下的任何一個城市,都可以看到學校門口,尤其是放學上學的時候,安保在門口巡邏,但真正有犯罪發(fā)生的時候,愿意有人犯罪了,這些真的是防不勝防。(當然,離開學校正門口,超過范圍,可能就跟學校沒有關系了)
其實問題的根本還是解決問題,在上面的帖子上,一位博主說偷電腦可以原諒,應該給予機會,考上大學不容易,這個說辭我是不認同的,對于真正的錯,任何一個成年人都應該擔起錯誤的責任,若不,不會有人害怕犯錯。有些東西可以原諒,但有些本質性的是不可容忍的。
但面對一些有著可以調劑的矛盾,譬如日常的學生矛盾,尤其是那些心理上更需要關注的,校方的領導們,還是盡量不要端著,有時候,一個換位的思考,發(fā)自悲憫的同理心,真正的關懷,可能就能避免一起犯罪,讓無辜的人不會輕易丟掉性命。
最后,近期發(fā)生了很多暴力事件,昨天河南一個男子有殺害了至親的三個女性,一些地區(qū)也時而會爆出無差別犯罪事件。這是一種社會戾氣上升的表現(xiàn),究其原因,大家都懂,也所以,在日常的出行,周邊的社交上,盡量做到與人為善,心平氣和,避免那些不確定的事件發(fā)生在自己身上即可。
PS:讀到這里的朋友,多余的話不說,一定關注一下備用號“山中木白”
防失聯(lián),點擊下方名片關注(我的微信:wuqiao77777)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