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信心”
日本8月份就要將百萬噸的核廢水排入大海,這都得益于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保障,原本日本計劃在本年度5-6月份就開始排海計劃,但是遭遇到了重重阻礙,但是國際原子能機構無異于給日本信心。
(相關資料圖)
不僅如此,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甚至表示:福島核電廠廢水排放入海的計劃非常安全,并且他可以喝下核處理水,也可以在核處理水游泳。他的理由是,經過先進液體處理系統(tǒng)處理后的廢水,只含有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氚,而氚在自然界中也很常見,不會對人體和環(huán)境造成重大影響。
由此這不得不讓人懷疑,是否日本買通了IAEA,來禍害整個世界。
福島核廢水事故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fā)生了里氏9.0級強烈地震,引發(fā)了海嘯,高達15米的巨浪直撲沿岸地區(qū)。最初,福島第一核電站用以防止機組過熱癱瘓的后備系統(tǒng)在地震中幸免于難,但卻被海嘯沖毀。整座核電站的冷卻系統(tǒng)在隨后幾天陸續(xù)失效,機組爆炸,數(shù)以噸計核輻射物流泄漏,釀成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以來最嚴重的核事故。
福島第一核電站由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東電)負責運營,共有6個核電機組。核電機組是由核反應堆、汽輪發(fā)電機、還有維持核反應堆與汽輪發(fā)電機正常運行和保證安全所需的基本發(fā)電單元組成的。核電機組的發(fā)電原理,是利用核反應堆產生源源不斷的熱能來加熱水,把水變成高溫高壓的水蒸氣,這些水蒸氣具有相當強大的能量,可以推動汽輪發(fā)電機旋轉,進而發(fā)電。
由于核反應堆在衰變階段依然有大量熱量釋放,這些熱量如果沒能被及時冷卻,就會造成內部溫度急劇升高,超過核反應堆外殼設計的承壓能力,最后導致爆炸。因此,核反應堆在衰變階段產生的熱量,需要有臺水泵維持冷卻水循環(huán),讓冷卻水不斷經過核反應堆,時刻帶走核反應堆釋放的熱量。
在發(fā)生地震海嘯時,福島第一核電站的1至3號機組自動停止運轉。但是,在停止運作之后,核反應堆的核反應雖然逐漸下降,但仍在繼續(xù),依然會釋放出熱量,所以需要進行余熱導出。
然而,在海嘯發(fā)生后,福島第一核電站失去了外部電網的供電。在正常情況下,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應急柴油機會啟動,來給水泵和其他一些重要設備供電,維持冷卻水的循環(huán)。但是,由于海嘯威力過大,導致應急柴油機也失效了,無法為水泵供電,冷卻水也就失去了循環(huán)的能力。
在這種情況下,核反應堆過熱,進而造成了堆芯熔毀,從而引發(fā)具有放射性的物質外泄,導致了核泄漏。在核泄漏的同時,由于核反應堆的鋯金屬外殼在高溫下與水作用,產生了大量氫氣,隨后也引發(fā)了一系列的氫氣爆炸。
當時,在面臨即將發(fā)生堆芯熔毀時,便有工程師提出用海水冷卻反應堆的方案,然而這么做卻會導致核反應堆全部報廢,因此東電公司并沒有采取,反而是先將通風閥打開,將核廢氣直接排入大氣中,妄圖保住核反應堆。直到20個小時之后,福島第一核電站的1至3號機組相繼發(fā)生爆炸,東電公司才被迫采用海水冷卻降溫。
福島核事故后,東電公司為了冷卻堆芯熔毀的反應堆,持續(xù)向1至3號機組注入淡水或海水,并回收處理廢水;同時,由于地下水和雨水不斷滲入反應堆建筑物內,與高輻射性物質接觸后形成污染水。這些污染水經過一套精密的過濾系統(tǒng)處理,去除除氚以外的所有放射性物質,并儲存在場內的儲水罐中。這些經過處理的污染水被稱為“處理水”。
日本核廢水處理方式
日本政府和東電公司一直在尋求解決福島第一核電站處理水問題的方案。在2020年3月,日本政府提出了5種處理核廢水的方案:
將核廢水經過二次處理排入海洋,將核廢水變成水蒸氣排入大氣,將核廢水排入地底深處,將核廢水電解處理,將核廢水固態(tài)化后埋入地底。
經過法規(guī)、技術及時間等因素的綜合考量之后,日本政府認為比較合理的是排入海洋和變成水蒸氣排入大氣兩種方式。東電公司則認為,在這二個方案中,排入海洋的方式是最可行、最經濟的。因為排入海洋只需耗時91個月、花費34億日元的成本,而變成水蒸氣排入大氣則需120個月、花費2431億日元。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決定向海洋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的處理水。政府針對處理水制定了基本處理方針,包括東電將在2年內向海洋排放處理后的水,釋放時用海水稀釋到100倍。日本政府表示,這樣做是符合國際安全標準和慣例的,并得到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支持和監(jiān)督。
日本政府和東電公司聲稱,經過多核素去除裝置(ALPS)凈化的處理水已經達到了排放標準,并且其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質對環(huán)境和人體健康會造成影響。
核廢水入海的影響
福島第一核電站的處理水向海洋排放的決定,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反對。尤其是日本的鄰國中國和韓國,認為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會對海洋生態(tài)、漁業(yè)、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 。
福島第一核電站的處理水中,最難去除的放射性物質是氚。氚是一種重氫,可以與氧結合成氚水。氚水與普通水分子相似,很難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分離。
氚具有較低的放射性,半衰期為12.3年,也就是說,12.3年后,氚的放射性會減少一半。日本政府和東電公司表示,經過ALPS處理后,處理水中的氚濃度已經低于國際標準,并且通過稀釋后,排入海洋后的氚濃度更低,不會對環(huán)境和人體造成影響 。
然而,并非所有專家和機構都認同這一觀點。有研究指出,即使是低劑量的放射性物質,也可能對生物體產生潛在的損害,包括基因突變、癌癥、生殖障礙等 。
此外,由于海洋環(huán)流和食物鏈的作用,核廢水中的放射性物質可能傳播到更廣闊的區(qū)域,并在某些生物體中富集或累積 。這些生物體可能包括人類食用的魚類、貝類、海藻等 。
周邊國家的影響
因此,福島第一核電站的處理水向海洋排放,可能會對中韓等周邊國家造成以下影響:
對海洋生態(tài)造成破壞。核廢水中的放射性物質可能會干擾海洋生物的正常生理功能和行為,導致種群數(shù)量下降、物種多樣性降低、生態(tài)平衡失調等 。
對漁業(yè)造成損失。核廢水中的放射性物質可能會污染漁場和漁獲物,導致漁業(yè)資源減少、漁業(yè)收入下降、漁民生計受影響等 。
對食品安全造成威脅。核廢水中的放射性物質可能會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類食品系統(tǒng),導致食品污染、食品安全標準超標、消費者信心下降等 。
對人類健康造成危害。核廢水中的放射性物質可能會通過食用或吸入等途徑進入人體內部,導致人體受到輻射劑量增加、患病風險增加、健康狀況惡化等 。
本文總結
至于國際原子能機構為啥能這么快的認可日本的核廢水,這就不得而知,不過日本將核污染水排入花樣中,勢必也會引發(fā)一些后果,比如在5月份,日本曾說要排海,結果導致韓國的海鹽價格暴漲,所以日本的這項舉措,無異于自己的責任,卻讓全世界買單。至于IAEA說這些經過處理過的水不僅能喝,還能游泳,那更是無稽之談了。中國有句老話: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