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鷺等水鳥在副中心越來越常見。本報記者 白繼開攝
“水面上發(fā)現(xiàn)一對鴛鴦!”“沒錯!說說看,它們有什么特點?”
“雄鳥有白色眉紋、頸是金色、喙是紅色的,后背還有一個橘紅色的‘帆’,雌鳥全身是灰色的。它們還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呢!”向帶隊的韓端老師一通“專業(yè)匯報”后,小學生鄧以茉放下望遠鏡,得意洋洋地和身邊同學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
【資料圖】
近日,在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福澤湖畔,一場周末觀鳥活動正在進行。來自北苑小學、玉橋小學、北京學校等的11名學生組成觀鳥小隊,舉起望遠鏡、拿著鳥類圖鑒,尋找著天空中、濕地里的各種“精靈”。
兩個小時后,大家記錄到了不下20種鳥,不僅有常見的麻雀、喜鵲、灰喜鵲,還有越冬歸來的鴛鴦、成群結隊的金翅雀、水面低空飛過的普通翠鳥……
這兩年,城市副中心的觀鳥活動愈加豐富,不僅有戶外觀鳥,還有觀鳥大賽、科普課程等。除了資深“鳥友”,不少青少年也加入到觀鳥隊伍中。北京城市副中心愛鳥會(以下簡稱“愛鳥會”)幾乎每周末都會組織孩子們走進“自然課堂”。
“通州是九河下梢,過去水污染特別嚴重?,F(xiàn)在,大運河、潮白河、通惠河水都還清了,鳥兒也來了,環(huán)境變化特別明顯。”羿健告訴記者。2020年5月,他和同樣熱愛觀鳥的武政、郝建國等人共同組建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愛鳥會,希望通過公益組織的形式,帶動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加入到愛鳥、護鳥和觀鳥的行列中。同時還計劃通過鳥類調查,建立副中心鳥類數(shù)據庫,為鳥類保護夯實基礎。
成立近3年,愛鳥會已經走進運河小學、玉橋小學、北苑小學等10余所學校,惠及學生約3000人次。
“天性使然,孩子們對于野生動物、大自然有著濃厚的興趣。我們走進校園,走到青少年之中,就是為了讓孩子們了解鳥類,帶著對鳥類的興趣走出教室,到大自然的‘課堂’中發(fā)現(xiàn)和學習,并保護大自然。”羿健說。
在愛鳥會最新鳥調記錄中,僅今年2月就記錄了111種鳥種,比去年同期多了10種。截至2023年2月底,副中心記錄到的野生鳥類已達361種(含歷史記錄21種)。這些數(shù)據中,有部分是愛鳥會領隊老師在青少年公益觀鳥活動中記錄到的。
和大人們觀鳥不同,孩子們觀鳥后有自己的表達方式。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通州區(qū)第一實驗小學學生李逸軒在觀鳥歸來后,制作了一幅定格動畫。畫面中,兩只由彩泥捏成的黑翅長腳鷸正在尋找遷徙路上的“美食”,它們降落在北運河的灘涂上,遇到了一只“白鷺大哥”。“春天到了,黑翅長腳鷸開始了它們的遷徙之旅。前面就是北運河了,那邊有好多好吃的。”小逸軒給自己的動畫配了一段充滿童趣的旁白。為了完成這件作品,她買了不少彩泥、彩紙,還配上了三腳架,在書桌前忙了約一個禮拜,寫腳本、拍攝、配音。
“有的孩子在學校舉辦了個人鳥類攝影展,有的孩子把觀鳥寫進了主題作文中,還有孩子把愛鳥和自己的繪畫特長相結合。”羿健說,其實觀鳥并不是要求孩子必須記住多少鳥種,而是通過學習鳥類知識,讓他們熱愛家鄉(xiāng)、熱愛大自然。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