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特色內容激勵計劃簽約賬號【吐槽電影院】原創(chuàng)內容,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嘿嘿,最近的很多快樂都是一部小糊劇《全資進組》帶給我的。
(資料圖片)
倒不是因為這劇本身有多優(yōu)秀,而是劇里劇外的“料”都太搞笑啦!
先說劇外八卦。
肇事者陳騰躍,曾飾演《傳聞中的陳芊芊》的教坊司頭牌花魁。
結果因為丑到了觀眾,被吐槽得很大聲:
這位108線小演員,因此被網友賜名“人間油物”,連菜籽油都想找他代言。
就這樣的口碑和顏值,還能在同年拍了部男主劇《兄臺請留步》,這下直接被明涵“帶資進組”。
陳騰躍顯然不想被白白冤枉……
什么帶資,哥明明是全資?。?/p>
因為編劇和演技都不太行,《兄臺》毫無水花。
于是陳騰躍選擇最后一搏——依然是全資進組,并以此事為藍本,創(chuàng)作出了同名短劇《全資進組》。
從幕后到劇名到內容,真·知行合一:
他一人分飾十一角,過足戲癮,將自己想演的角色類型來了個串燒。
同時,他還是本劇的出品人、監(jiān)制、總制片、策劃、編審……片尾字幕表就是他本人的solo秀:
再看他在微博鑼鼓喧天,從“湯系藝人”到“新版黃蓉”都應蹭盡蹭的狼狽摸樣:
嘚,營銷宣傳文案的活也一并給干了:
更為勵志的是,據(jù)陳騰躍自己在直播間叭叭,他并非富二代,進組的資本都是自己賺出來的。
也因此,個人能力頂多只夠做出部小短劇。
從親力親為的創(chuàng)作,到有話直說的爆料,一頓操作下來,他毫不藏著掖著自己的心思,就是想拍戲,就是想紅!
也正是因為這份直接與實誠,《全資進組》才有了一定水花,甚至第二季都提上議程。
認真看看劇,還真的有點東西。
尤其是陳騰躍身為資本,在劇中演的就是資本,把觀眾想吐槽的內容提前在劇里吐槽完了。
比如,資本有多為所欲為?
男主顧總,身為劇組的金主爸爸,現(xiàn)場改劇本是常規(guī)操作。
主打一個既要又要——想要尊重現(xiàn)實,又不能完全還原現(xiàn)實。
男女主不能隨時隨地就親上,需要各自的事業(yè)線:
但當編劇真的改成男女主各自美麗,第一個急的還是顧總:
任性起來,連劇本類型都能改。
上一秒才吐槽,一個類型劇火了市場就一股腦跟風:
下一秒就……“改拍懸疑劇吧,那個火”,諷刺效果瞬間拉滿。
顧總嘴上說著反套路、合情合理、代入感、不落俗套……
看似清醒,實際上只是些片湯兒話。
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編劇便只能猜他想要什么,按著五彩斑斕的黑發(fā)揮創(chuàng)作。
劇本元素混雜,越寫越亂,乃至創(chuàng)造了一個從甜寵到懸疑、后宮、武俠、穿越、奇幻的多重宇宙。
熟悉不?
像極了部分“四不像”的國產劇——懸疑劇里談戀愛,甜寵里標榜事業(yè)與大女主,職場劇又懸浮到像奇幻劇。
只有想上熱搜的心是不變的
除了換劇本,還喜歡換女主。
朋友來劇場探班,顧總臨時把她塞進劇本。
朋友過夠戲癮了,開始嫌演員太辛苦,得自己起床,自己背詞,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這日子真沒法過啦!
進組僅兩三天,演技沒學到,倒是學會了耍小牌,最后只得讓編劇趕緊把她刀死,匆匆下線。
像《全資進組》這樣吐槽娛樂圈亂象的“劇本”,近年來越來越多,只不過常常是“掛羊頭賣狗肉”——
從各類演技綜藝把流量藝人一頓批,結果最后力捧的還是流量。
到一些娛樂圈題材電視劇,各種嘲諷數(shù)字姐及小鮮肉,實際上卻是邊吐槽邊洗白,陽奉陰違那套玩明白了:
相比之下,《全資進組》難得地做到了將諷刺進行到底,這正是本劇讓不少觀眾覺得“看著樂呵”的原因。
可惜的是,雖然《全資進組》滿足了觀眾的吐槽欲,但本身的敘事卻經不起細看,諷刺力道也比不上一些嘴毒的up主。
劇情純純由網絡熱詞+娛樂圈梗堆起來,輸出了情緒,卻沒輸出實際內容。
能看得出來,陳騰躍比起當演員,實際上更有自媒體頭腦。
他做得最對的事,就是確實考慮了觀眾想看什么,觀眾想說什么。
比如編劇這個角色,立的是打工人人設,代表的是觀眾視角。
真話偶爾會從她嘴邊溜出,她也在最后翻身掌握了一定的話語權,把顧總好一頓虐:
還讓一位不符合主流審美的女演員,結束了這個故事:
這些細節(jié)呈現(xiàn)了《全資進組》的誠意。
而在如今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中,劇組一分的誠意常會被觀眾挖掘放大到十分,回饋超出質量的熱度:
可見,國產劇觀眾在被各種辣眼、捂嘴后,已經學會了足夠的寬容……
對比反映觀眾心聲的《全資進組》,很多真正“帶資”的影視作品,往往只顧自己拍得爽,翻車也翻得慘烈異常。
舉個例子:
電影《時差七小時》,改編自同名小說,女主則由原著作者本人出演。
影片中她被兩個男生追求,最后選擇和陳冠希飾演的男主(未本山化)在一起。
當時影片一上映,就被質疑劇情和人物的合理性。
說是質疑,實際只要點開電影看到二人同框,就會滿頭問號……
拍完自己偷著樂也就罷了,離譜的是,最后還要普通人為這個盛大的瑪麗蘇夢買單。
2004年搞這一套,只能說得虧趕上了網絡不太發(fā)達的時候。
換成2015年的《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就同片不同命了。
導演畢志飛耗時12年打造,投資高達2500萬元,拍出了這部“神作”。
上映前還找來專家背書,開了個研討會大夸特夸,把畢導吹得天上有地下無……
上映后落得個緊急撤檔的下場,喜提豆瓣評分2.2分,創(chuàng)下豆瓣影視劇最低評分紀錄。
居然是零哎~
再到2022年的電影《喜悅的夏天》,這土味海報多看一眼對我來說都是一種傷害。
同樣由女主角自編自導自演,甚至還和畢志飛是校友,這次卻被網友罵到連上映的步驟都省去了。
懂?給觀眾強行喂x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然,網友固然越來越清醒,卻攔不住翻車事件屢次發(fā)生。
某種程度上在于“帶資人”的傲慢與對觀眾的輕視。
把依托答辯當作曠世珍寶,大剌剌地戳到觀眾面前。
就拿前陣子轟轟烈烈翻車的《東八區(qū)的先生們》來說。
張翰自編自演,辛苦辛苦白辛苦。綜藝節(jié)目中,能看到他全程操刀審片,生動詮釋了一部爛劇的誕生。
按頭讓下屬欣賞自己的“美顏暴擊”,對每一個無關緊要的細節(jié)層層把關,每一句矯情油膩的臺詞都要精雕細琢……
最終辛苦出了豆瓣2.1分的佳績,一舉打破《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創(chuàng)下的驚人紀錄。怎么不算一種資本互助呢?
可笑的是,這么多年來,觀眾已經學會用腳投票,許多“帶資人”卻固步自封。
十八年過去,《喜悅的夏天》的攝影、制作甚至物料,比《時差七小時》審美降級了不止十八年,從正經電影變成了手機短片:
男主顏值也暴跌……
也許,正因為陳騰躍不算24k純資本家,需要考慮回本和效益,才能用更討巧的方式拍出貼近觀眾心聲的劇。
能與之對標的,還有不知道啥時候會播出的《鳳鳴笙簫簫》。
富婆劉芊螢自己砸錢,拍了一部自己主演的古偶劇。
搭檔的男主有些姿色,看流出的開機照及海報,妝發(fā)竟然也還不錯(?),面對觀眾的犀利言語,姿態(tài)是平和的:
原來,對抗“資本”的最佳方式,就是自己成為新資本?
這么一想,諷刺力度更拉滿了……
評論里告訴院長:如果你可以全資進組,想拍哪部戲?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特色內容激勵計劃簽約賬號【吐槽電影院】原創(chuàng)內容
關鍵詞: